顺后受业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顺后受业

【◆参考答案◆】:今生造业,很多世或很多劫以后才成熟果报。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参考答案◆】:出世就是出污泥、出水面,世俗就像污泥一样。入世就是虽然根在水中、污泥中,但不腐烂,不能说入世了就成世人了。如果人出世了,思想没有出世,也谈不到出世;入世了,若思想也变成世俗的思想,那不是入世,而是堕落。

(3)【◆题库问题◆】:[单选] 佛经有云「人有三事胜过诸天」,即()
A.戒、定、慧
B.忆念、梵行、勤勇
C.贪、瞋、痴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魏晋时期第一个西行求法者是()。
A.法显
B.支道林
C.朱士行
D.释慧远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佛净土

【◆参考答案◆】: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乾

【◆参考答案◆】:又作八犍,即八犍度。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应该对善法产生欢喜心?请从本体和果的角度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1)本体:我们为成就二利事业而奋斗,依教奉行断除恶业、自利利他的善行,必然会得到无比的大自在、大安乐,远远超过了世间上任何快乐。2)果:行持善法能招感暂时的人天福报、究竟的佛陀安乐,远胜于为追求渺小而短暂的五欲享受,付出长久剧烈的恶道痛苦。

(8)【◆题库问题◆】:[单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意译为()
A.三种菩萨道
B.万德庄严
C.无上正等正觉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举例说明:发菩提心的菩萨,为什么必须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

【◆参考答案◆】:若没有通达一切学问,一方面不能成就遍知佛果,另外也不能饶益一切众生。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若未通五明,圣者不成佛,为制服摄他,自知而学之。"意思是说,菩萨若未精通五明,不可能获得一切智智的佛果,尤其在利益众生时,为了制服对佛教具有成见者,也为了摄受与佛教有因缘者,菩萨必须通达一切知识,如此才能圆满自他二利。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从因、比喻、数目三个角度,请分别说明暇满人身十分难得。

【◆参考答案◆】:因方面:人身依靠清净戒律而获得,尤其是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比喻方面:盲龟值木轭、昙花难以现世、撒豌豆于墙壁偶尔会停留、沉香木气味的比喻。数目方面:恶趣众生多如晚上的星星,善趣众生少如白天的星星;恶趣众生多如大地土,善趣众生少如爪上尘。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