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最早倡导“大散文”并发表宣言的作家是()。

  • A+
(1)【◆题库问题◆】:[单选] 九十年代最早倡导“大散文”并发表宣言的作家是()。
A.余秋雨
B.史铁生
C.巴金
D.贾平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报春花》的主要人物是()
A.吴一萍
B.白洁
C.陆文婷
D.秦官属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家》中体现高老太爷专横的一件事。

【◆参考答案◆】: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4)【◆题库问题◆】:[单选] 诗集《猛虎集》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朱自清
D.冯至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闻一多《发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发现》一诗写于他作《死水》的同一时期,同样表现诗人在国外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的景象所形成的强烈的冲突。这种感情的巨大反差,使诗人渴望祖国强盛的纯朴的爱国理想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在诗作中,诗人紧紧抓住梦想与现实的对比,透过情感与理智的落差,来倾诉对祖国的一片赤热衷诚。全诗始终突出了抒情主体"我"的位置:"我"的"发现","我"的痛惜,"我"的赤诚。在"我"的一连串急迫的呼喊和追问之中,诗人的感情一泻千里,刚健有力。在艺术手法上,诗作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恐怖的"噩梦"来暗喻现实的黑暗,以紧迫的发问抒发内心的痛苦,情感像燃烧的人烈火,具有振撼人心的力量。诗篇以"痛苦"的发现起始,以惊讶的"发现"结束,把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心情作了新奇独特的表现,构思精巧,感人至深。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和《孽海花》。

【◆参考答案◆】:官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

(7)【◆题库问题◆】:[填空题] 《诗经》共收集诗歌()篇。

【◆参考答案◆】:305

(8)【◆题库问题◆】:[多选] 台湾的现代派诗歌团体有()。
A.现代诗社
B.蓝星诗社
C.草根诗社
D.龙族诗社

【◆参考答案◆】:A, B

(9)【◆题库问题◆】:[单选] 小说《寒夜》的背景是()
A.沦陷时期的北平
B.抗战胜利前后的重庆
C.孤岛时期的上海
D.大革命时期的武汉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精神胜利法。

【◆参考答案◆】:"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胜利法。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而从人类学内涵来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一次绝望的轮回,只能无奈地返回自身。这样,"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的屈辱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提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