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

  • A+
所属分类:哲学题库
(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词法手段的是()
A.虚词
B.重叠
C.轻重音
D.词形变化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是否会导致语言的融合?为什么?

【◆参考答案◆】:
所谓双重语现象是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即既会讲本民族语言,也会讲另一民族的语言。
双语现象是语言融合中的必然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因为在民族杂居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来往非常频繁,掌握双语以至多语可以说是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所以人们同时掌握几种语言也就一点不奇怪了。实际上,同一种语言的方言和共同语之间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如一个人从小生长在某个方言区,一直使用这种方言,当他走出这个方言区,与其它方言区的人进行交际时,为了顺利沟通,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方言而使用双方都能听懂的普通话或学习对方的方言,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3)【◆题库问题◆】:[单选] 英语单词“work”()
A.A.附加"ed"是构词法,附加"er"是构形法
B.B.附加"ed"是构形法,附加"er"是构词法
C.C.都是构词法
D.D.都是构形法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问答题] 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兴起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原因:
⑴首先,社会语言学的产生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联系社会文化来研究语言,这本来就是从古希腊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学术传统,只不过古代的研究不成系统。这一学术传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一个高潮,起主要标志就是人类语言学的兴起。
⑵其次,20世纪60年代社会的发展促使社会语言学的兴起。60年代的西方各国,特别是在美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种族歧视问题、民族冲突问题与民族和解问题、阶级偏见问题、就业平等问题、男女平等问题都涉及语言问题,涉及语言与社会文化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就必须联系社会来研究语言,联系语言来研究社会。
⑶此外,当代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不同学科及学派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语言学内部其他分支学科的相互影响,也都是促使社会语言学兴起的重要原因。
2、文化语言学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⑴第一,我国有悠久的语文学传统,一般称为"小学",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小学一直是为经学服务的,音韵、文字、训诂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释古代的经典文献,传承传统文化。因此,中国的传统语言学一直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甚至可以说今天的文化语言学也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⑵第二,中国现代语言学一开始就深受西方语言学影响,特别是语法学,更是深受西方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西方语法比较重视形式,汉语语法不重形式而重意义,用西方的形式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不能很好的解释汉语。有人主张摆脱西方形式主义理论方法的束缚,恢复人文主义的传统,从文化的角度解释汉语。这是种中国文化语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⑶第三,20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语言学反对形式主义、提倡人文主义的学术思潮逐渐兴起,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影响越来越大。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音位变体有哪些类别?

【◆参考答案◆】:根据音位变体在不同语音环境中出现的情况不同,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1)自由变体:指的是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以上的音,它们之间可以自由转换。比如汉语中兰州话和武汉话的声母[n][l]不分。当地人说话时可随意选择而不会引起意义上的歧义。2)条件变体:指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之下,同一音位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不能任意换用,如汉语中的[a],[A],[α]是/a/音位的条件变体,它们各有自己的出现条件,如下表:音素出现条件例字。[a][A][α]出现在[-i][-n]前面时单说或作开音节单元音时出现在[-u][-ŋ]前面时来[lai]搬[pan]阿[A]拿[nA]高[kαu]放[fαŋ]。

(6)【◆题库问题◆】:[单选] 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指():
A.词的附加意义
B.词的色彩意义
C.词的理性意义
D.词的语法意义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音重

【◆参考答案◆】:
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语音的强弱与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如汉语的轻声。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根据语素在句子中是否具有独立性,可以把语素分为()和()。

【◆参考答案◆】: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何科学地评价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参考答案◆】: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两个部分:
一是语言决定论。即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
二是语言相对论。即语言结构有无限的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
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洪堡特提出的语言"世界观"相一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以后,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对"假说"进行了验证和论证,如今,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态度是,"假说"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过分夸大了语言对思维的作用,显然是不科学的。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如果说语言决定思维的话,那么就不存在全人类的思维规律了。所以,不能过分夸大语言对思维的作用。当然,语言也是离不开思维的,语言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单纯词

【◆参考答案◆】: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