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施工员题库
【◆参考答案◆】:蛔虫病。吐涎,腹痛,发作有时,服毒性杀虫药,腹痛不能止者。
【◆答案解析◆】:甘草粉蜜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中。【组成】甘草6克粉3克蜜12克【用法】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甘草取400毫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200毫升。愈即止。【主治】蛔虫病。吐涎,腹痛,发作有时,服毒性杀虫药,腹痛不能止者。按:关于本方中的"粉",过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铅粉,为杀虫峻药;一说是米粉,为和中养胃之晶。如治蛔虫病,可用铅粉;蛔痛屡服杀虫剂而痛未解,则用米粉。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五味子散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肾泄。
【◆答案解析◆】:五味子散2【来源】《普济本事方》卷四。【组成】五味子60克(拣)吴茱萸15克(细粒,绿色者)【用法】上二味,同炒香熟,研为细末。每服6克,陈米饮下。【主治】肾泄。
(3)【◆题库问题◆】:[问答题] 藿香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或大病后胃气虚弱,日渐羸弱。
【◆答案解析◆】:藿香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组成】藿香人参桂心桔梗木香白术各15克茯苓15克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30克(汤洗,用姜汁制)【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5克,水400毫升,入炒姜丝0.3克,煎至2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主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或大病后胃气虚弱,日渐羸弱。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回阳返本汤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急阴证,手足冷,指甲青,小腹疼痛,外肾挛缩。
【◆答案解析◆】:回阳返本汤2【来源】《古今医鉴》卷七。【组成】人参3克白术3克干姜3克(炒)丁香2.4克甘草3克陈皮3克半夏(制)3克大附子(制)3克茯苓2.4克神曲(炒)1.8克白豆蔻2.4克沉香15克【用法】上药锉碎。加生姜3片,大枣2枚,盐少许,水煎服。【主治】急阴证,手足冷,指甲青,小腹疼痛,外肾挛缩。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地黄煎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肺损吐血、嗽血。
【◆答案解析◆】:地黄煎【来源】《仁斋宜指》卷二十六。【组成】生地黄120克(取汁)鹿角胶30克(捣碎,炒黄。如无鹿胶,则以透明阿胶代之)【用法】上药为末,拌匀。每服9克,以童便150毫升加温,入姜汁少许调下。【主治】肺损吐血、嗽血。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解仓饮子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风热上壅,耳内聋闭彻痛,脓血流出。现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养荣泄热,通闭散结。
【◆答案解析◆】:解仓饮子【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异名】解热饮子(《赤水玄珠》卷三引《宝鉴》)。【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15克当归甘草(炙)大黄(蒸)木鳖子(去壳)各30克【用法】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煎,食后、临卧服。【功用】养荣泄热,通闭散结。【主治】风热上壅,耳内聋闭彻痛,脓血流出。现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7)【◆题库问题◆】:[问答题] 风缓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脚弱,举体麻痹不仁,。热毒之气入脏,胸中满塞不通,食即呕吐。
【◆答案解析◆】:风缓汤【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组成】独活麻黄犀角各9克(一方用羚羊角)半夏6克大枣乌梅各20枚桂心鳖甲升麻橘皮枳实甘草吴茱萸大黄各3克生姜石膏各18克贝齿7枚【用法】上十七味,哎咀。以水1.4升,煮取4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二。【主治】脚弱,举体麻痹不仁,。热毒之气入脏,胸中满塞不通,食即呕吐。
(8)【◆题库问题◆】:[问答题] 翠云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杨梅疮,已服内药,根脚不红,疮势已减者。
【◆答案解析◆】:翠云散【来源】《外科正宗》卷三。【组成】铜绿胆矾各15克轻粉石膏(煅)各30克【用法】共研极细末,瓷罐收贮。湿疮干掺,干疮用公猪胆汁调搽,每日一次,连用三日,其疮自干而愈。【主治】杨梅疮,已服内药,根脚不红,疮势已减者。
(9)【◆题库问题◆】:[问答题] 橘饼扶脾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一切伤食。
【◆答案解析◆】:橘饼扶脾丸【来源】《丁甘仁家传珍方选)。【组成】陈皮焦白术淮山药芡实各30克焦山楂15克【用法】共研末,做成饼状。陈米汤送下。【主治】一切伤食。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调中丸1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
【◆答案解析◆】:调中丸1【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组成】人参(去芦)白术干姜(炮)各90克甘草(炙)45克【用法】上药为细末,丸如绿豆大。每服1~4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主治】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按:本方与《伤寒论》理中汤组成相同,但甘草用量减半。参阅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