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参考答案◆】:孟浩然继承陶渊明和二谢(谢灵运、谢朓)的传统,诗多取材山水田园。注重总体印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冲淡而富于韵味。韩愈诗歌的主要特色就是气势宏大,尚险好奇,瑰丽奇崛。但在整体意象方面就没有达到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浑然一体之境界,韩愈写诗着力太重,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远没有孟浩然诗中韵味深长的朦胧含蓄美。所以严羽《沧浪诗话》在《诗辨》里将韩愈、孟浩然相比较,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韩愈学问高出孟浩然,但严羽却认为其诗远逊于孟,这就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注释。这里讲的"妙悟",无非是诗人看景物时,产生出一种情思,没有这种情思,写不出诗,所以"诗道惟在妙悟。"有了情思,再结合具体景物来描绘,景中含情,这就是神韵。"妙悟即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直觉,一种感悟。显然,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律,所以,严羽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由于"悟有浅深",各个诗人悟的深浅不同,因而形成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的不同,亦即形成诸家体制的高下之别。韩愈、孟浩然的"悟"不同,尽管韩之才学高于孟,但孟之"悟"强于韩所以韩诗远逊于孟诗。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张竹坡的小说理论。
【◆参考答案◆】:(1)张竹坡,原名张道深,竹坡为其号,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其小说理论主要见于他的《金瓶梅》评点。他是第一个对《金瓶梅》作全面分析并自成体系的批评家。他的评点将书前五篇专论、读法、回评、夹批、眉批等融为一体,使小说评点的形式达到成熟,为古典小说理论批评作出了独特贡献。(2)否定《金瓶梅》"淫书说",肯定其为"世情书"、"泄愤书"。张竹坡完全肯定《金瓶梅》的价值,包括其中的性描写,把它提到与《史记》同等的地位,高度赞扬了它的思想艺术价值,激烈抨击了"淫书论"者,认为其中的淫秽文字是出于情节和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作者寓有深意,是"泄愤"书,与作者的不幸经历分不不开。作者暴露西门庆丑恶嘴脸和无耻行径的同时,暗喻着作者强烈的愤恨之情,并由西门庆一人一家而牵连整个国家社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主的"世情小说"。张竹坡在评点中肯定了《金瓶梅》的写实成就,特别是在艺术真实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要求把《金瓶梅》当"文章"看,而不能当"事实"看,即要用艺术真实的眼光来衡量作品,不能把作品当里流水账,以区别于生活真实。所以他要求作者深入观察生活,并且展开想象,"专在一心"。(4)论典型人物性格的塑造。张竹坡认为《金瓶梅》塑造的人物具有性格化的特点,作者擅长运用对比和在人物的彼此关系中刻画人物,在同一事件、场景中,写出人物的不同反应,并注意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张竹坡概括的新方法主要有二:其一是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即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动作和风貌;其二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张竹坡说"读《金瓶》须看其大间架处"即是此意。(5)张竹坡还总结了《金瓶梅》在结构完整复杂上所取得的成就。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刘勰比兴说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刘勰比兴说主要探讨的是文学表现手法问题,《文心雕龙》有《比兴》专篇。(2)刘勰认为:比是比附,兴是起情。比附事理是通过事物相同之处来说明事物,引起情感是根据对于事物之间微妙之处的体悟来寄托意义。比是直接比喻,故其意思明显;兴是通过联想来感悟形象中的思想意义,故较为隐蔽。(3)刘勰主张比兴兼用,批评汉人重比轻兴。(4)刘勰的比兴说实际上包含了艺术的形象思维规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两方面的理论意蕴,是在继承汉儒学说的基础上的重大发展。(5)刘勰比兴说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兴象"说和"兴寄"说即是对它的重要发展。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
【◆参考答案◆】:(1)所谓灵感即"感兴"或"应感"。(2)陆机认为灵感的表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感之会",即灵感的畅通;一种是灵感的"六情底滞",即灵感的闭塞。灵感畅通来源于"天机",此时文笔如花;灵感闭塞,则文思枯竭,难以写出美文。(3)陆机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而且因为时代的限制,他无法对灵感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
(5)【◆题库问题◆】:[填空题] 葛洪非常推崇王充的《论衡》,称王充为“()”。葛洪著有《抱朴子》,其中的“文”主要指()。
【◆参考答案◆】:冠伦大才;学术著作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清代的袁枚受明代公安派文学的影响在《()》中提出了“()”说。
【◆参考答案◆】:随园诗话;性灵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是其内容,()是其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道;文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
【◆参考答案◆】:《毛诗序》
(9)【◆题库问题◆】:[单选] 《我学国文的经验》最初发表于()
A.孔德月刊》
B.《雨天的书》
C.《谈虎集》
D.《谈龙集》
A.孔德月刊》
B.《雨天的书》
C.《谈虎集》
D.《谈龙集》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参考答案◆】:
这是张炎提出的词学理论。"清空"之词,注重虚境的作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仿佛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一般,善于启发读者联想能力,"使人神观飞越",进入一个广阔的幻想世界之中,给人以丰富的回味余地;"质实"之词,较多在实境上下工夫,虽然具体详瞻,花团锦簇,但往往因说得太尽,描绘过细,反而缺少余味。他认为姜夔词清空,而吴文英词质实。
这是张炎提出的词学理论。"清空"之词,注重虚境的作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仿佛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一般,善于启发读者联想能力,"使人神观飞越",进入一个广阔的幻想世界之中,给人以丰富的回味余地;"质实"之词,较多在实境上下工夫,虽然具体详瞻,花团锦簇,但往往因说得太尽,描绘过细,反而缺少余味。他认为姜夔词清空,而吴文英词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