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清湿”所伤的部位是()

  • A+
(1)【◆题库问题◆】:[单选] 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清湿”所伤的部位是()
A.上部
B.下部
C.五脏
D.经脉
E.络脉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淅然

【◆参考答案◆】:形容怕冷的样子。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结合《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试述阳气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论述阳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原文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人体的阳气运行于人身有一定的规律,只有按正常规律运行,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而起到温养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即阳气具有温养和卫外的生理功能。(2)原文指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精,清也。即阳气清柔则养神养筋。本句意为阳气在清静柔和的生理状态下,发挥着内则养神,外则养筋的生理作用。引申可理解为阳气在生理状态下,在内可温煦五脏六腑,在外可温养肢体筋脉。说明了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阳气的气化温养功能。(3)原文指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亟,频、数之意。固,固密。全句意为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阳气为阴精而固密于外。本句说明人体阴阳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是体内贮藏的精微物质,为养护阳气的物质基础;而阳在人体中具有卫护于外,从而起着使体表固密并使阴精安守于内的作用。

(4)【◆题库问题◆】:[多选] 《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之“三部之气”是指()
A.风雨寒暑
B.饮食
C.清湿
D.疫疠
E.喜怒

【◆参考答案◆】:A, C, E

(5)【◆题库问题◆】:[单选] 《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积著于肠胃之募原,其症状表现为()
A.饱食则安,饥则痛
B.饥饿则安
C.饱则积见
D.饥则积不见
E.饱则积不见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玄府

【◆参考答案◆】:指汗孔。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的机理。

【◆参考答案◆】:胕,通腐。腐肿,皮肉肿胀溃烂。痛酸,酸,同痠,即痠痛之意。惊骇:恐惧害怕,即惊恐不安的神志症状。本句意为多种痈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邪所致。由于火热壅滞于血脉,血热肉腐,令患处红肿溃烂、疼痛或酸楚;火热内迫脏腑,扰神则惊骇不宁。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精却

【◆参考答案◆】:指肾精不能上承而衰退。却,退之意。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阳气失常,感受暑邪,会引起哪些病证?

【◆参考答案◆】:《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指出外感暑邪可导致阳暑与阴暑不同的病证。(1)阳暑:由于夏日外感暑邪(在烈日下远行、劳作等引起),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故致腠理开泄而汗出;暑热内蕴不解,上迫心肺,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迫肺致肺气上逆则喘促而喝喝有声;若大量汗出伤津耗气,邪热伤阴以致神明失养则出现精神内乱、嗜卧、谵语等。(2)阴暑:由于夏月贪凉饮冷,避暑于阴寒之地而引起,即夏月感受寒邪,寒邪侵犯体内,卫阳起而抗争,正邪交争则发热。热邪虽甚,但汗出而散,即用发汗法治疗,邪气则除。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募原

【◆参考答案◆】:又称膜原。指肠胃外之膏膜。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