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1/3,1/7,7/9,1/31,19/45,( )。
A.11/21
B.13/51
C.63/65
D.91/165
A.11/21
B.13/51
C.63/65
D.91/165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题干分数列相邻分子、分母之间无递推规律,考虑每项分数之间的关系。观察发现,每项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分别为4,8,16,32,64,(),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下一项应为128。故题干所求项应为分子与分母之和为128的分数,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2)【◆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上述公文的标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的通知X发改能源(2012)0164号各有关单位:为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可持续发展,今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的通知》。先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在落实建筑屋顶、消纳用户和电力接入等实施条件的基础上,抓紧编制中报项目实施方案,于2012年10月10日前报市发展改革委。联系人:黄xx联系电话:xxxxxxxx附件:《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98号)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A.分行不当
B.“转发”前不应该加“关于”
C.不应该使用书名号
D.最后“的通知”多余
A.分行不当
B.“转发”前不应该加“关于”
C.不应该使用书名号
D.最后“的通知”多余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公文格式,即公文规格样式,是指公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构成方式,它和文种是公文外在形式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包括公文组成、公文用纸和装订要求等。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公文种类,字数较多,可以排列为梯形或者菱形,但是严禁拆词。故正确答案为A项。
(3)【◆题库问题◆】:[单选]
A.6
B.7
C.8
D.10
A.6
B.7
C.8
D.10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观察数阵的第一列和第三列可以发现:第一行与第二行数字的乘积等于第三行数字的6倍,因此?处应为(5*12)÷6=10。故正确答案为D。
(4)【◆题库问题◆】:[单选] 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比值,2010年,我国农村的老年抚养比约为()
A.10.0%
B.12.5%
C.14.2%
D.17.3%
A.10.0%
B.12.5%
C.14.2%
D.17.3%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定义可知,2010年我国农村的老年抚养比====≈≈14.3%。故正确答案为C。
(5)【◆题库问题◆】:[单选] 2009年12月,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工业增加值之和占江苏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根据以下资料,回答91-95题。
A.40.55%
B.49.91%
C.58.67%
D.62.87%
A.40.55%
B.49.91%
C.58.67%
D.62.87%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单选] 社长、主编和副主编三人轮流主持每周一的编辑部发稿会。某年(非闰年)1月6日的发稿会由社长主持,问当年副主编第12次主持发稿会是在哪一天?
A.9月8日
B.9月9日
C.9月1日
D.9月2日
A.9月8日
B.9月9日
C.9月1日
D.9月2日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主持发稿会的顺序为社长、主编、副主编,每周轮换一次,故一个轮换周期为三周,副主编第十二次主持,应为第十二个周期的第三周,即第36周,中间间隔35周,即副主编主持第二次所需时间为35×7=245天。选项均为9月,先算至8月31日。从1月6起,到8月31日,共有25+28+31+30+31+30+31+31=237天,故9月还需要245-237=8天。故正确答案为A。
(7)【◆题库问题◆】:[单选] 某单位有3名职工和6名实习生需要被分派到A.B.C三个地区进行锻炼,每个地区分配1名职工和2名实习生,则不同的分派方案有多少种?
A.90
B.180
C.270
D.540
A.90
B.180
C.270
D.540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先考虑每个地区分配一名职工,是3个数的全排列,即,再考虑从6名实习生中选2名,再进行三个位置的全排列,即,最后总数为.
(8)【◆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丙、丁、戊、己六位运动员的跳高纪录有如下比较:(1)乙的成绩比丙好,但不如甲;(2)丁的成绩不如甲和丙;(3)戊的成绩好于丁和己,但不如甲和丙。由此,可以确定
A.丁的成绩好于己
B.己的成绩好于丁
C.戊的成绩好于乙
D.乙的成绩好于戊
A.丁的成绩好于己
B.己的成绩好于丁
C.戊的成绩好于乙
D.乙的成绩好于戊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给出条件可以推理出甲的成绩>乙的成绩>丙的成绩>戊的成绩>丁、己的成绩,丁与己的成绩大小关系不确定。选项中只有D项可以确定,因此选择D选项。
(9)【◆题库问题◆】:[单选]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因此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网络时代对注意力的经济价值的强调无疑是必须的,但如果忽视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却会导致对注意力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起码的尊重,以至于会有人利用网络手段的便捷性和隐匿性,通过不实和不良信息去浪费、污染、践踏他人的注意力,这无疑也是一种严重的精神伤害。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珍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
B.强调网络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
C.强调网络时代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
D.呼吁应加强对网络注意力污染和扭曲的管理
A.呼吁网络时代要善用注意力,珍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
B.强调网络时代如何吸引注意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
C.强调网络时代忽略了对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评价
D.呼吁应加强对网络注意力污染和扭曲的管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是中心理解题。整个材料的主要论述对象是“注意力”,材料先提出“在互联网上如何吸引注意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着提出注意力在经济和道德上的两方面意义,根据“但”这一转折词可知,“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是文段强调的重点,所以作者通过这些论述旨在强调要正确应用注意力,尤其不能忽视其精神和文化价值。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项。B项表述片面,“经济价值”只是注意力价值的一个方面,并不是作者强调的关键;C项是对文段中的一个表面现象进行的说明,作者是想通过这样的现象告诉人们应该重视注意力的道德评价和精神意义,所以此项没有直接清晰地体现作者的意图所在;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C.D三项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10)【◆题库问题◆】:[单选] 经过努力,甲、乙、丙、丁等4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名校。9月初,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了。已知:(1)甲没有上北京大学(2)乙没有上清华大学(3)丙没有上南京大学(4)丁没有上东南大学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没有上清华大学
B.乙没有上北京大学
C.丙没有上东南大学
D.丁没有上北京大学
A.甲没有上清华大学
B.乙没有上北京大学
C.丙没有上东南大学
D.丁没有上北京大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为排列组合题型。本题根据题干已知信息难以推理,故采用假设法。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假设甲、丙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乙、丁分别去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由(1)知,甲去清华,丙去北大;由(4)知,丁去东南大学,乙去南京大学,与题干已知信息不矛盾。假设甲、丙分别去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乙、丁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由(3)知,丙去了东南大学,甲去了南京大学;由(2)知,乙去了北京大学,丁去了清华大学,也与题干信息没有矛盾。因此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若是第一种情况,则A项错误;若是第二种情况,则B.C项错误。两种情况下丁都没有上北京大学,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