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施工员题库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多选,X型题] 表面活性剂生物性质包括()
A.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B.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C.毒性
D.刺激性
E.亲水亲油平衡值
A.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B.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C.毒性
D.刺激性
E.亲水亲油平衡值
【◆参考答案◆】:A, B, C, D
(3)【◆题库问题◆】:[单选,A型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口服给药的特点()
A.口服给药自然、方便、安全、患者的顺应性好
B.起效慢,药物吸收易受食物以及患者生理条件的影响
C.生产成本高、生物利用度高
D.口服给药后药物一般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循环可作用于全身
A.口服给药自然、方便、安全、患者的顺应性好
B.起效慢,药物吸收易受食物以及患者生理条件的影响
C.生产成本高、生物利用度高
D.口服给药后药物一般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循环可作用于全身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A型题] 不能增加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措施是()
A.增加介质黏度
B.加入助悬剂
C.减小粒径
D.升高温度
A.增加介质黏度
B.加入助悬剂
C.减小粒径
D.升高温度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单选,A型题] 某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单次给药多久后药物浓度可消除99.9%()
A.3个t1/2
B.5个t1/2
C.10个t1/2
D.100个t1/2
E.500个t1/2
A.3个t1/2
B.5个t1/2
C.10个t1/2
D.100个t1/2
E.500个t1/2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多选,X型题] 关于混悬剂的说法正确的有()
A.药物制备成混悬剂后可产生一定的长效作用
B.毒性或剂量小的药物应制成混悬剂
C.混悬剂属于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发生沉降与聚集等问题
D.干混悬剂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E.混悬剂常采用分散法制备
A.药物制备成混悬剂后可产生一定的长效作用
B.毒性或剂量小的药物应制成混悬剂
C.混悬剂属于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发生沉降与聚集等问题
D.干混悬剂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E.混悬剂常采用分散法制备
【◆参考答案◆】:A, C, D, E
(7)【◆题库问题◆】:[多选,X型题] 以下关于无菌操作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大量无菌制剂普遍采用层流洁净工作台
B.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无菌操作室的空间、用具、地面等多采用化学杀菌剂灭菌
D.无菌操作室的空气多采用气体灭菌
E.无菌操作使用的安瓿要经过120~140℃、2~3小时干热灭菌
A.制备大量无菌制剂普遍采用层流洁净工作台
B.整个过程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无菌操作室的空间、用具、地面等多采用化学杀菌剂灭菌
D.无菌操作室的空气多采用气体灭菌
E.无菌操作使用的安瓿要经过120~140℃、2~3小时干热灭菌
【◆参考答案◆】:B, C, D
(8)【◆题库问题◆】:[单选,A型题] 配制复方碘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先将碘化钾配制溶液,再加入碘使溶解,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
B.先将碘加入适量水中,然后加入碘化钾使形成复盐进行助溶,最后加水定容至刻度
C.先将碘和碘化钾充分混匀,然后加入适量水使形成复盐,最后加水定容至刻度
D.先分别将碘和碘化钾各加入适量水溶解,然后混匀,最后加入水定容至刻度
A.先将碘化钾配制溶液,再加入碘使溶解,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
B.先将碘加入适量水中,然后加入碘化钾使形成复盐进行助溶,最后加水定容至刻度
C.先将碘和碘化钾充分混匀,然后加入适量水使形成复盐,最后加水定容至刻度
D.先分别将碘和碘化钾各加入适量水溶解,然后混匀,最后加入水定容至刻度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多选,X型题] 下列可作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是()
A.羊毛脂
B.聚乙二醇
C.硅酮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甘油明胶
A.羊毛脂
B.聚乙二醇
C.硅酮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甘油明胶
【◆参考答案◆】:B, D, E
(10)【◆题库问题◆】:[多选,X型题]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具有()
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
C.润湿作用
D.乳化作用
E.分散作用
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
C.润湿作用
D.乳化作用
E.分散作用
【◆参考答案◆】:A,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