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商品经济基本类型的是()。

  • A+
(1)【◆题库问题◆】:[单选] 不属于商品经济基本类型的是()。
A.简单商品经济
B.共产主义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试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图示: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我们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半(500)用于积累,即积累率不变。并按原有资本有机构成4︰1的比例进行积累。第二年的将剩余价值不变。

【◆参考答案◆】:试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图示: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我们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半(500)用于积累,即积累率不变。并按原有资本有机构成4︰1的比例进行积累。第二年的将剩余价值不变。积累后第一部类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1(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第部类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一:Ⅱ(1500c+100△c)+(750v+50△v十600m/X)=3000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是通过三方面的商品交换进行的,如图所示:(1)I(4000C+400△C)是通过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的。(2)Ⅱ(750v+50△v)+600m/x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的。(3)I(1000v+100△v)+500m/x与1(1500c+100△c)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的。因此,扩大再生产下,社会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1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等于第1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加上追加不变资本的总和,即:I(v+△v+m/x)=Ⅱ(c+△c)从基本条件还可以引申出两个条件:Ⅰ(c+v+m)=Ⅰ(c十△c)十Ⅱ(c十△v)Ⅱ(c+v+m)=Ⅱ(v+△v+m/x)+Ⅱ(v+△v+m/x)这些条件反映了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扩大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

(3)【◆题库问题◆】:[单选] 正确说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D.二者根本对立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商品

【◆参考答案◆】: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5)【◆题库问题◆】:[单选] 商业职工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来补偿()
A.C
B.V
C.C+V
D.V+m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联系我国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参考答案◆】:
1)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①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存在的内在矛盾由于货币的出现,产生了供给和需求的分离:一些已经卖掉商品的货币持有者不立刻重新买进商品,急于卖掉商品的生产者难以马上脱手,如果这种情况扩大至全社会,就会导致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②微观方面的原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分散进行的,其活动不可能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目标完全一致,由此产生了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的可能性。
③宏观层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人们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或者由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宏观调控不力等原因,都会造成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上述原因外,体制因素是造成这一可能性的重要原因。
2)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形式:
①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称为需求膨胀或供给短缺,表现为:经济过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双膨胀"、信用过分扩张和市场秩序混乱,作为以上几种状态的综合表现,严重时可引发通货膨胀。
②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其表现是: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出口不振,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下岗增加,这种情况也被称为供给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严重时可导致通货紧缩。

(7)【◆题库问题◆】:[单选] 相对过剩人口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
A.资本积累
B.价值实现
C.资本增殖
D.资本主义生产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
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判断题]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正确。首先,自然规律不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都是离开人的活动独立存在的。而经济规律是人的经济活动的规律,它是同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人的经济活动也就没有经济规律了。其次,自然规律会长久地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生作用。最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经济规律不同。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要说明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2)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镇化滞后或超前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情况总体来说是城镇化滞后。
(3)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首先,加快城镇化,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
其次,城镇化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