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A和B两个项目。已知甲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3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7天;乙队单独完成A项目需11天,单独完成B项目需9天。如果两队合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两个项目,则最后一天两队需要共同工作多长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
A.1/12天
B.1/9天
C.1/7天
D.1/6天
A.1/12天
B.1/9天
C.1/7天
D.1/6天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分析题干得知,甲完成B项目,乙完成A项目,然后甲乙共同完成剩余的A项目,这样的时间最短。即B项目完工时,乙做A项目已7天。令A工程总量为11×13=143,则甲效率=11,乙效率=13,B项目完工时,A项目剩余143-13×7=52,所以完成A项目还需52÷(11+13)=13/6,即还需的天数为1/6天。答案选择D。
(2)【◆题库问题◆】:[单选] 海军舰艇中的军辅船是大洋上的“粮草官”,虽不具备强大作战能力,却直接关系着远洋保障。但是,目前中国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海军服役,维持日益_______的远洋训练、护航和演习,显得有些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长顾此失彼
B.复杂无能为力
C.繁重捉襟见肘
D.艰苦苦不堪言
A.漫长顾此失彼
B.复杂无能为力
C.繁重捉襟见肘
D.艰苦苦不堪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空,“漫长”与“日益”搭配不当,排除A项。第二空,文段强调“军辅船”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海军服役”,说明该空所要表达的是“穷于应付,顾此失彼”之意,“捉襟见肘”表达准确。而“无能为力”表达程度过重;“苦不堪言”指痛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常搭配“生活”等。因此排除B.D两项,C项当选。
(3)【◆题库问题◆】:[单选] 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所折叠而成?
A.如图A
B.如图B
C.如图C
D.如图D
A.如图A
B.如图B
C.如图C
D.如图D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B项右侧面应为两点面,因为一点和四点面是相对面不能相邻,而两点面与四点、五点面将构成右侧面相邻。C项中一点面与五点面构成如图相邻关系时,六点面相应位于底面而非顶面,排除。D项中两点面与四点面构成相邻关系时,两点连线延长后应与它们的公共边保持垂直关系,且三点面中三点的方向错误,因此排除。
(4)【◆题库问题◆】:[单选] 前瞻∶预见∶回溯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前瞻与预见都是向前看的,是互通的,回溯是向后的。B项,标新立异与特立独行都有新的意思,而循规蹈矩指没有任何变动。A项,深谋远虑指考虑长远。未雨绸缪指事先做好准备。鼠目寸光,见识短浅。C项,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也指情况复杂。参差不齐,不整齐、水平不一。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D项,墨守成规指死抱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井然有序指有秩序,整齐不乱。纷乱如麻指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因此B项当选。
(5)【◆题库问题◆】:[单选]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农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④①⑤③
B.⑤②③④①⑥
C.⑥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④⑥①
A.⑥②④①⑤③
B.⑤②③④①⑥
C.⑥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④⑥①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为语句排序题。 观察选项开头,⑥句中的“这”显然是承接前面叙述的内容,无法做开头, 排除 A.C 两项。⑤句提到了大西洋暖流,且③句说的也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故将⑤③两句捆绑,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D。
(6)【◆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特权。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
B.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
C.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
D.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
A.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
B.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
C.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
D.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通读文段,以“究其原因”为标志主要介绍了为什么会出现户籍制度并沿用至今。故较易排除C项。D项“维护政治统治”这一表述扩大了原文“维护……特权”,故可排除。对比A.B两项。“背景”与“根源”均可体现出因果关系,但文段尾句中重点提及“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且以“纵使”引导让步条件句,共同突出了“文化”的重要,而非“历史”。故可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A。【来源】中国论文网2014年6月29日《户籍“变法”,蓄势待发》
(7)【◆题库问题◆】:[单选] 提起极地冰,很多人眼前总是浮现一幅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景观。然而,在北纬71度,西经168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雪龙”号首次驶入一片“脏”冰区,只见一块淡蓝色的浮冰中间夹杂了许多脏兮兮的黄色冰块,这种黄色冰块,既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也出现在多年冰块上。对于“人类造成的污染已经殃及极地浮冰”的说法,有专家解释说这只是生活在极地冰中的一种特有生物——黄褐色的冰藻。如果以下各项为真,能够反驳专家上述观点的是()
A.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
B.北极冰中生长有冰藻并不是普遍现象
C.近年来人类踏上北极的次数逐年增加
D.北冰洋周围的陆地学有沙尘天气
A.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
B.北极冰中生长有冰藻并不是普遍现象
C.近年来人类踏上北极的次数逐年增加
D.北冰洋周围的陆地学有沙尘天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专家的解释是说:黄色冰块不是人类污染造成的。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黄色冰块是“黄褐色的冰藻”造成的。要反驳这一说法,就要指出黄色冰块并不是黄褐色的冰藻造成的。题干中论述:这种黄色冰块,既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也出现在多年冰块上。A项说“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说明新生冰块上出现的不是黄褐色的冰藻,这就反驳了专家的观点。而B项认为冰藻并不是普遍现象,这就侧面承认了特有生物即黄褐色冰藻的存在。
(8)【◆题库问题◆】:[单选] 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有春、夏、秋、冬四季
B.热带雨林有春季、夏季两个季节
C.热带雨林有雨季、干季两个季节
D.热带雨林没有季节之分,常年都是雨季
A.热带雨林有春、夏、秋、冬四季
B.热带雨林有春季、夏季两个季节
C.热带雨林有雨季、干季两个季节
D.热带雨林没有季节之分,常年都是雨季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5~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年降水量通常超过2000mm,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因此D项正确。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年份中,清洁能源机组上网电量占当年并网机组总上网电量比重最高的是:
A.2011年
B.2012年
C.2008年
D.2009年
A.2011年
B.2012年
C.2008年
D.2009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2008、2009、2011、2012年清洁能源机组上网电量占当年并网机组总上网电量的比重依次为:,直除首位依次为1、1、1、2,即2012年的比重最大。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0)【◆题库问题◆】:[单选] “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下列与“四个全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D.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
A.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D.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故B项错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十八大提出的,故C项错误。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首次将“从严治党” 提升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