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父母是属于()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单选] 供养父母是属于()
A.悲田
B.敬田
C.恩田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七斋

【◆参考答案◆】:人死之後七七四十九日,由於业缘的安排将去投胎,此时若其亲属为之修福,则可以转劣为胜而投生於善处。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之前,造过许多堕恶趣的重罪,如此是否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为什么?请举一则公案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不是。有些人以前造下滔天大罪,只要有后悔心,不放逸地行持善法,最后也可以机会。比如难陀、指鬘、具见、能乐等一样。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藏族有句谚语说:“世间的屠夫和猎人,杀生的豺狼和猫,杀他们也没什么罪过。”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屠夫猎人等活一天就要造一天的恶业,如果让他们死了,也就解救了很多众生,他们也少造恶业。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凡夫去杀死他们,超度不了,肯定有过失。但是针对造恶业者说,确实是早点死了比活着好。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一苦法

【◆参考答案◆】:阿练若、乞食、一处坐、一时食、正中食、不择家食、守三衣、坐树下、露坐闲静处、著补衲衣、在冢间住。若有人能於十一年中学习此苦法,则此生可得阿那含果,再生可得阿罗汉果。

(6)【◆题库问题◆】:[问答题] 随喜什么样的善根所得的功德最大?

【◆参考答案◆】:假如随喜的对境是诸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无法衡量,远远超过了随喜世间善根和小乘行人的善根。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贪心与嗔心的对境完全不同,为什么说嗔心的来源就是贪心?

【◆参考答案◆】:尽管《释量论》中说:嗔恨心依靠不悦意的对境产生,贪心依靠悦意的对境产生。从这个角度上,贪心与嗔心的行相、所缘似乎是他体。但实际上它们全部来源于无明我执和萨迦耶见,依靠这样的我执和我所执,产生了贪心,当别人对你贪执之境造违缘时又生嗔恨心,倘若没有对我和我所贪执,嗔恨心怎么会平白无故产生呢?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菩萨在布施时,有人若去乞求他施身体,菩萨失去了身体、生命就无法利生了,这些乞者是不是造了严重恶业呢?对此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不一定,这要视他的发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布敦大师就此曾作过回答:"对菩萨来说,给别人布施身体,不会障碍其修行事业,因菩萨布施身体,在短时间即积累起多劫才能圆满的资粮。其他人向菩萨乞求身体,实际上是菩萨修道中的助道因缘,故无有障碍菩萨善法的罪过。"

(9)【◆题库问题◆】:[单选] 供养父母是属于()
A.悲田
B.敬田
C.恩田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叫作灌顸?

【◆参考答案◆】:灌顶是学修密法必需的第一道程序。"灌顶"一词的梵、藏文含义是"授权"、"传道"、"培育"等意思。灌顶分下密灌顶和上密灌顶两种。前一种有水灌顶、佛冠灌顶、铃杵灌顶、名号灌顶等五类和十一类灌顶;后一种有瓶灌、密灌、慧灌、语灌、殊胜灌顶等等。灌顶内容分入坛、宣戒、传法加持三个部分。换句话说:灌顶就是传密戒、传授密法的义理和全部修炼程序,对修密弟子的身、言、意进行与本尊三密相应的特殊加持。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