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单选] 暗物质是最大的谜团之一,不过一旦天文学家接受其存在,很多其他宇宙难题便可______。例如,暗物质似乎能解释为何银河系的盘状结构边缘存在如此大的扭曲。虽然围绕银河系运行的星系会对银河系产生扰动,但如果没有暗物质的放大作用,它们微弱的引力效应对银河系也是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一反三 望尘莫及
B.迎刃而解 鞭长莫及
C.拨云见日 爱莫能助
D.昭然若揭 无能为力
A.举一反三 望尘莫及
B.迎刃而解 鞭长莫及
C.拨云见日 爱莫能助
D.昭然若揭 无能为力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空,搭配“难题”,B项“迎刃而解”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搭配得当,符合文意。A项“举一反三”意为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C项“拨云见日”常常形容疑团消除,D项“昭然若揭”侧重于真相全部暴露,三项均与“难题”搭配不当,答案基本锁定B选项。第二空验证,“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与“微弱的引力效应”相对应,体现暗物质的重要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
(3)【◆题库问题◆】:[单选] 因工作需要,某单位决定从本单位的3位女性(小王、小李、小孙)和5位男性(小张、小金、小吴、小孟,小余)中选出4人组建谈判小组参与一次重要谈判,选择条件如下:(1) 小组成员既要有女性,也要有男性(2) 小张与小王不能都入选(3) 小李与小孙不能都入选(4) 如果选小金,则不选小吴:如果小张一定要入选,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如果选小吴 ,则选小余
B.如果选小金,则选小孟
C.要么选小余,要么选小孟
D.要么选小李,要么选小孙
A.如果选小吴 ,则选小余
B.如果选小金,则选小孟
C.要么选小余,要么选小孟
D.要么选小李,要么选小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为关联词推导题型。第一步:翻译题干。(1)既要有女性(小王、小李、小孙),也要有男性(小张、小金、小吴、小孟,小余);(2)小张/小王;(3)小李/小孙;(4)小金⇒﹣小吴;(5)小张一定入选(事实信息)。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并得出结论。根据事实信息“小张一定入选”,由(2)可知,小王不入选;再由(1)可知,小李和小孙至少有一人入选;又知“(3)小李和小孙不能都入选”,可推出要么选小李,要么选小孙,D项正确。第三步:分析其他选项。A项,小吴⇒小余;小吴和小余都为男性,由(1)可知,小吴和小余不可能同时入选,故A项错误;B项,小金⇒小孟;小金和小孟都为男性,由(1)可知,小金和小孟不可能同时入选,故B项错误;C项,小余/小孟;小余和小孟均为男性,选择其中之一不能保证另一个入选的是女性,也就是不能保证能够满足条件(1),因此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4)【◆题库问题◆】:[单选] 某县举行“文明乡镇”评比。4位评委对参评的青莲乡、夏荷乡和芙蓉镇获得“文明乡镇”称号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评委甲说:“如果青莲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那么夏荷乡和芙蓉镇也能获此称号。”评委乙说:“如果青莲乡和夏荷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则芙蓉镇肯定不能获此称号。”评委丙说“不管青莲乡能否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都能获此称号是不可能的。”评委丁说:“我看青莲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但是,如果夏荷乡能获此称号.则芙蓉镇不可能获此称号。”评比结果揭晓后发现,4位评委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成立。据此,可以推出:
A.三个乡镇都能获“文明乡镇”称号
B.三个乡镇都不能获“文明乡镇”称号
C.青莲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
D.青莲乡不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能获此称号
A.三个乡镇都能获“文明乡镇”称号
B.三个乡镇都不能获“文明乡镇”称号
C.青莲乡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不能获此称号
D.青莲乡不能获“文明乡镇”称号,夏荷乡和芙蓉镇能获此称号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甲:青莲⇒夏荷∧芙蓉;乙:青莲∧夏荷⇒-芙蓉;丙:-夏荷∧-芙蓉;丁:青莲∧(夏荷⇒-芙蓉)。第二步:找突破口。甲的矛盾命题:青莲∧[(—夏荷乡)∨(—芙蓉镇)]。丁的等价命题:青莲∧[(—夏荷乡)∨(—芙蓉镇)]。甲的矛盾命题和丁的等价命题一致,所以甲、丁两人的预测存在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第三步:看其他的话。由于只有一人的预测成立,所以乙、丙的预测为假。由乙的预测“青莲∧夏荷⇒-芙蓉”为假,可知其矛盾命题为真。乙的矛盾命题为“青莲∧夏荷∧芙蓉”,即三个乡镇都能获奖。故正确答案为A。
(5)【◆题库问题◆】:[单选] 2007年度上海的财政收入约是新疆的:
A.7.3倍
B.7.6倍
C.7.9倍
D.8.1倍
A.7.3倍
B.7.6倍
C.7.9倍
D.8.1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资料可得,A最接近。故正确答案为A。
(6)【◆题库问题◆】:[单选] 用一根绳子测量一口枯井的深度,如果绳子对折去量就多出4米,三折去量就多出1米,则该井的深度是:
A.6米
B.5米
C.4米
D.3米
A.6米
B.5米
C.4米
D.3米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两地相距210公里,a、b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并连续往返于两地,从甲地出发的a汽车的速度为90公里/小时,从乙地出发的b汽车的速度为120公里/小时。问a汽车第二次从甲地出发后与b汽车相遇时,b汽车共行驶了多少公里? ()
A.560公里
B.600公里
C.620公里
D.630公里
A.560公里
B.600公里
C.620公里
D.630公里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在全部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产值当中,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产值贡献达到或超过全部产值的一半左右,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已经占到将近三分之二的比重。这段话表明在发达国家()
A.经济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提供服务
B.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服务业有可能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
D.工农业产值均在下降
A.经济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提供服务
B.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服务业有可能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
D.工农业产值均在下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三大产业中的服务业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故B选项错误。服务业有可能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全部,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也并无可能,故C错误。题干与工农业产值变化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题干可以直接体现出经济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是在提供服务。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9)【◆题库问题◆】:[单选]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军事经验总结出来的三十六条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列战役中成功运用三十六计中以逸待劳计的是:
A.城濮之战
B.垓下之战
C.猇亭之战
D.淝水之战
A.城濮之战
B.垓下之战
C.猇亭之战
D.淝水之战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项猇亭之战是三国著名战例,蜀汉刘备贸然进攻,东吴陆逊坚守待蜀军疲惫再出击,以逸待劳获胜。A项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32年,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令晋军后退。楚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大败。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B项垓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2年,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宿州市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刘邦打败项羽,主要战法是心理战。D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北方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的前秦军。取胜依靠的是里应外合。故正确答案为C。
(10)【◆题库问题◆】:[单选]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_______中。这里所谓的礼治也许就是通常所谓的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________,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态 歧义
B.模式 偏差
C.情态 误解
D.形势 干扰
A.形态 歧义
B.模式 偏差
C.情态 误解
D.形势 干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一般情况下,“引起”不与“偏差”“干扰”搭配,常见搭配为“出现偏差”“受到干扰”。故可排除B.D两项。对比“歧义”与“误解”,前者强调同一事件理解出两种不同的含义,后者强调对于某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根据后文“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是对“礼治”“人治”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A项。基本锁定C项。第一空验证,“社会情态”即社会的情况、状态,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