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食品科学技术题库
【◆参考答案◆】:G+细菌人为彻底去壁后仅由细胞膜包围的细胞生活体部分即为原生质体。获得的方法:用某选择性溶菌酶(如溶菌酶)以适当浓度处理G+细菌,经一定时间后,便可彻底去掉细胞壁;或者让G+细菌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将其培养在含一定浓度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便可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获得。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亚硝酸引起DNA突变的分子机制。
【◆参考答案◆】:亚硝酸可使DNA中的碱基发生氧化脱氨作用。使AH,CU,从而发生转换。烯醇式次黄嘌呤He酮式次黄嘌呤HK。DNA第一次复制时HK与C配对。DNA第二次复制时C与G配对。使原来ATGC,从而引起突变。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细胞的平均突变率是多少?这个突变频率可以改变吗?
【◆参考答案◆】:平均为10-4——10-10。突变率是指某一单位群体在每一世代中,产生突变株的数目。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可提高基因的突变率。诱变剂的作用下,可杀死某些没有突变的细胞,从而使突变的细胞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加大。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古生菌?主要有哪些类群?
【◆参考答案◆】:古生菌是一群具有独特基因结构或系统发育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单细胞生物,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主要类群包括:极端嗜盐古生菌、产甲烷古生菌、极端嗜热古生菌、无细胞壁的古生菌-热原体属。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时,若将诱变后的酵母或霉菌培养在含有制霉菌素的基本培养基中,为什么能达到淘汰野生型和浓缩缺陷型的目的?
【◆参考答案◆】:制霉菌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野生型细胞在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故可被制霉菌素杀死,达到淘汰野生型的目的。而营养缺陷型细胞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故制霉菌素不能杀死营养缺陷型细胞。
(6)【◆题库问题◆】:[单选] 细菌转化过程不需要()。
A.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
B.裂解的供体细胞
C.病毒
D.一系列酶
A.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
B.裂解的供体细胞
C.病毒
D.一系列酶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叫细菌沥滤(细菌冶金)?有何优缺点?
【◆参考答案◆】:细菌沥滤是利用化能自养的硫化细菌氧化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成酸性浸矿剂,后者使低品位矿中的铜等金属溶解出来,再通过与其他金属(一般是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置换,以提取其中铜等有色金属或其他稀有金属的生产方法。优点:适用于贫、废、尾矿的浸出,投资少、成本低、得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铜、锰、锌、钼等硫化矿和铀等稀有元素的提取。缺点:周期长、矿种有限、不适宜高寒地区。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利用细菌分解代谢产物鉴别细菌?
【◆参考答案◆】:糖发酵试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IMViC试验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实验。结果: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
(9)【◆题库问题◆】:[单选] 艾滋病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
A.1990年
B.1980年初
C.1969年
D.1959年
A.1990年
B.1980年初
C.1969年
D.1959年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HI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
【◆参考答案◆】: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传播途径:1.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性活跃人群(包含同性恋和异性恋者)是高危人群。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注射等方式传播,静脉毒品成瘾者是高危人群。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致病机制主要感染细胞: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细胞等。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进行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