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师:作为有志于保护大熊猫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的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师:哇,太棒了“真是一位高产作家!(笑)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师:掷地有声!(掌声)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师:诗一般的语言。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参考答案◆】: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此案例中的教学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内容过程的合作者。这位教师已娴熟地掌握了点石成金、由表及里等各种教学评价并融会贯通。教师从语势上、表达方式上等多角度给予评价引领。如:“哈哈,当代朱自清!”随意的评价、赞美,实则是在用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声望来激励孩子的进步,指导学习运用名人、名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这样的评价产生了强大的榜样示范效果,这远比“你说得真好,写得真好”评价得准,更有指向性。虽然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但整理上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方法相关知识。
(2)【◆题库问题◆】:[单选] 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此阶段切忌“一刀切”。所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因此选B。
(3)【◆题库问题◆】:[单选] 激励全班学生充分发挥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属于班级管理原则中的()。
A.全员激励原则
B.自主参与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
D.情通理达原则
A.全员激励原则
B.自主参与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
D.情通理达原则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全员激励原则是指激励全班学生充分发挥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的目标和班级总目标。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主体作用。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行为,实行严格教育管理。情通理达原则是指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既要有感情的激发和熏陶,又要讲道理、摆事实、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
(4)【◆题库问题◆】:[单选] 班级管理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并运用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属于班级管理方法中的()。
A.制度管理方法
B.民主管理方法
C.自主管理方法
D.目标管理方法
A.制度管理方法
B.民主管理方法
C.自主管理方法
D.目标管理方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民主管理方法是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自主管理方法是班级管理者让班级成员依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以及自己和组织自身的特点,独立自主地管理班级活动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方法是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5)【◆题库问题◆】:[单选]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原型启发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意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要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前滚翻动作方法:直立,俯撑,两手与肩同宽体前撑垫,两脚蹬地(腿蹬直),重心前移,使头、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膝收腿,两手抱小腿,团身向前滚动成蹲立。
【◆参考答案◆】:教学重点:两脚蹬伸,滚动圆滑。教学难点:两腿蹬直,收腿团身时机。
【◆答案解析◆】:略。
(7)【◆题库问题◆】:[单选] 小宁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小宁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伯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且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属于内部动机。题干中小宁的学习动机属于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中获得满足。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参考答案◆】:(1)计划。计划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规划和每一步具体的行动方案, 主要任务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2)行动。行动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3)观察。观察指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行动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特点进行全面 考察。(4)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注意对自己的实践和行动做批判性思考,即对行动的过程和 结果做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以提高思考的质量。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相关知识。
(9)【◆题库问题◆】:[单选] 张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生动的场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情境教学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发现法
A.情境教学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发现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图画再现的情境,故本题选A。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主要环节。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1) 让学生边听着《 小蚂蚁》 音乐, 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 做一个拍手律动。 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 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 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 招手动作、 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 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 观察、 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 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 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 “ 课下, 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 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回答: “ 蚂蚁的群体性很强; 善于合作; 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 用触角传话, 很有礼貌; 蚂蚁懂得天气, 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 蚂蚁注意积蓄, 具有吃苦精神; 蚂蚁的种类很多; 蚂蚁的分工不同, 有指挥的、 有传信的、 有搬运的、 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及时提示、 引导, 给予表扬。 然后播放音乐课件: ( 几幅蚂蚁图)第一幅: 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 体现蚂蚁讲文明、 懂礼貌) 。第二幅: 蚂蚁排队搬运粮食, 同时有指挥的, 有传信的, 各有分工( 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 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 体现人多力量大, 齐心协力、 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 边放《 小蚂蚁》 伴奏音乐, 教师大声朗诵歌词, 让学生自己来理解、 记忆小蚂蚁的特点。 然后教师总结: 蚂蚁这样讲文明、 懂礼貌, 蚂蚁能做到的, 我们更能做到。 接着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 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 歌名就叫《 小蚂蚁》 。(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 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观察大自然, 培养学生讲文明、 懂礼貌,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 小蚂蚁》 这首歌曲, 体会情绪, 感受节奏。 教师边听音乐, 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听完后, 让学生观察大歌谱( 课件) , 教师领学生数出一共有 16 小节旋律, 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 教师视唱) , 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 再现唱) , 然后提问: 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时教师拍着手, 唱着音高, 拍出节奏, 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 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不同的特点。4.朗读歌词让学生先听教师跟着音乐按节奏读一遍歌词, 然后学生再听着音乐接节奏朗读一遍。5.填唱歌词先听录音范唱, 小声跟唱一遍歌词, 再听伴奏音乐跟唱一遍。6.做歌词接龙游戏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 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 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 然后学生分组接龙, 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 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7.表现歌曲提示学生用什么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首歌曲最合适, 根据蚂蚁的特点, 进行研究讨论。 讨论前, 教师先给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唱出来( 三种速度: 慢速、 中速、 快速。 三种力度: 强、 中强、 弱) , 然后学生通过唱, 自己体会感受, 选择出合适的速度和力度, 并说出理由。 如选择强的力度, 可能因为蚂蚁的那种吃苦精神; 选择弱的力度, 可能认为蚂蚁长得小, 没有太大的力气。 速度也不一样, 选择快速, 可能认为蚂蚁想快快搬运粮食; 选择慢速, 因为蚂蚁走不快。不管学生选择哪种速度和力度, 教师都予以肯定, 这主要为了初步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进行初步地感受。 但是还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中速和中强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好, 然后集体拍手或踏步唱一遍。8.跳集体邀请舞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 头上带着小蚂蚁的头饰, 再找出几个学生当邀请者组成里圈, 教师示范里外圈动作, 讲明要求, 组织学生都参与, 都分别当几次邀请者和被邀请者, 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9.老师简单总结活动情况提问学生, 你们通过上这节音乐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 学了什么? 或感受到了什么? 或体验到了什么? 表演了什么? 或受到了什么教育等。 ) 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来, 这种总结方式,让学生善于动脑、 善于归纳学习内容, 也便于记忆、 领会。 最后教师期望学生都做讲文明、 懂礼貌的好孩子。
【◆答案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