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估算法。18+22+27+30+39=136,所以答案选B项
(2)【◆题库问题◆】:[单选] 能够欺骗你的,往往_______那些经不起理性检验的谎言和假象,_______那些被人刻意选择和过滤之后再告诉你的部分真相。
A.不是 就是
B.不是 而是
C.不但是 而且是
D.与其是 不如是
A.不是 就是
B.不是 而是
C.不但是 而且是
D.与其是 不如是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辨析与填空。题干中,那些经不起理性检验的谎言和假象是不能欺骗人的,那些被人刻意选择和过滤之后再告诉你的部分真相却很有欺骗性。由此可知,空格所在的两个分句之间应该是取舍关系。B项“不是……而是……”与C项“与其是……不如是……”都是取舍关系的搭配,但“与其是”不能与“往往”搭配,影响句子表达,因此排除C项。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B项选词符合题干要求,填入句中,与题意相符。A项为选择关系关联词,C项表示递进关系,均与题意不合,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题库问题◆】:[单选]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A.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
C.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
A.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B.目无全牛:鼠目寸光
C.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D.不孚众望:众望所归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中词语的逻辑关系“指鹿为马”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意思是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二者为近义词。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屑一顾”意思是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二者不是近义词,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B项:“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二者不是近义词,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C项:“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固执己见是指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二者为近义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D项:“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是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或完成事情,二者不是近义词,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题库问题◆】:[单选]
A.A
B.B
C.C
D.D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解析】A。B.D两项正面和上面应为相对面,排除。C项正面和侧面应为相对面,排除。A项正确,当选。
(5)【◆题库问题◆】:[单选] 2007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位数为()。
A.20849.5元
B.20639元
C.21060元
D.20400.8元
A.20849.5元
B.20639元
C.21060元
D.20400.8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题目要求中位数,判定本题为简单加减计算问题,2007年中部六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大到小排列为:21699、21315、21060、20639、19548、18144,中位数。故正确答案为A。
(6)【◆题库问题◆】:[单选] 将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各个图形拟物化,考虑图形的共有特性。观察可知,所有的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且①②⑥只有一条对称轴,③④⑤有三条对称轴。故正确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在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措施包括赋予深圳_____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优惠的税收政策,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
A.盐田
B.赤湾
C.前海
D.蛇口
A.盐田
B.赤湾
C.前海
D.蛇口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内地与香港合作,进一步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包括赋予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优惠的税收政策,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故正确答案为C。
(8)【◆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的日趋没落让人们看到,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如果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对于产业结构单一城市来说,一旦支柱产业或支柱企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的经济就容易陷入闲境,从而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就会陷入衰退。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A.底特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底特律属于资源型城市
C.底特律没落的警示意义
D.底特律的没落不是个案
A.底特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底特律属于资源型城市
C.底特律没落的警示意义
D.底特律的没落不是个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文段是总—分结构,首句即为主旨句。该句指出底特律的日趋没落带来的警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后面一个分句具体说明了产业结构单一的具体表现。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项。A项只概括了一点,不全面;B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底特律属于什么类型的城市;D项扩大了主体的概念,文段只提到底特律的没落,并没有就其他城市进行描述。故正确答案为C。
(9)【◆题库问题◆】:[单选] 每天,体内的钙会从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维持钙的平衡就需要补充一些钙,对于儿童,骨骼生长需要钙的沉积,需要的钙就比排出的要多,再考虑到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欧美国家推荐的标准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人每天1000毫克,老年人则是1200毫克,而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根据年龄会低一些。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青少年需要更多的钙帮助骨骼生长
B.不同的人吸收钙的效率是有差别的
C.随年龄的增加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D.人每天会有一定的钙从身体里流失
A.青少年需要更多的钙帮助骨骼生长
B.不同的人吸收钙的效率是有差别的
C.随年龄的增加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D.人每天会有一定的钙从身体里流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 项,根据文段中“青少年每天1300 毫克,成人每天1000 毫克,老年人则是1200 毫克”可知青少年需要更多的钙帮助骨骼生长,正确。B 项,根据文段中“考虑到人体对钙的吸收效率”可知不同的人吸收钙的效率是有差别的,正确。C 项,根据文段中“青少年每天1300 毫克,成年每天1000 毫克”可知钙的需求量并非随年龄的增长而需求量增长,错误。D 项,根据“每天,体内的钙会从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说明人每天会有一定的钙从身体里面流失,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0)【◆题库问题◆】:[单选] 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D.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D.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文段第一句话讲述古文明形成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接下来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且转向了沿海,形成这个差异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交通。尾句又说到“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由沿海和内陆这两个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曾经交通这一因素让内陆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发展,而当今内陆交通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D项结论表述正确。其余三项均不是文段的重要信息。故正确选项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