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拟话本“三言”包括《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 A+
(1)【◆题库问题◆】:[填空题] 明代话本“三言”包括《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参考答案◆】:警世通言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①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自觉地以诗的方式全面地反思社会、历史、人生②更加着力表现生活的美,善于运用美的意象表达抽象的哲理和情思③象征艺术有了新的变化④风格更加朴素自然、内在的激情常与深邃的哲理紧相交融,诗歌语言更加简炼、精辟。

(3)【◆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哪些是“九叶”诗派的成员?()
A.阿垅
B.穆旦
C.鲁藜
D.辛笛
E.袁可嘉

【◆参考答案◆】:B, D, E

(4)【◆题库问题◆】:[填空题] 豪放派是宋词两大流派之一,由北宋()开其先河,苏轼继之发扬光大,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参考答案◆】:范仲淹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死水》

【◆参考答案◆】:是闻一多最重要代表性诗集,其中的诗篇创作于1925年6月诗人留美回国后到1927年底之间的两年时间中。是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的产物。诗人在美留学八年,饱尝了天涯羁旅的孤苦和身为"弱小国民"的耻辱。他怀着极大愤慨和热切的富国强民愿望,回到了日思梦想的祖国。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黑暗腐朽的"死水"般的社会。一个内忧外患,四海萧条的国度。诗人幻想中的瑰梦彻底破灭了。他那敏感的心弦发出强烈的震颤。《发现》、《荒村》、《大鼓师》等篇,均是这一心境的具体体现。与前期发表的《红烛》相比,《死水》消褪了那种青年式的单纯透明的色彩,更加贴近丑恶的现实,更深沉厚重,艺术上也更成熟。其中的大多数篇章结构整饬,韵律和行数。字数都经过精心设计,一般以七字一行为主,两行或四行一节,有时巧妙运用长短行相间的手法,既整齐雅洁,又错落有致。诗中运用大量精巧的叠句。叠字,押韵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使节奏鲜明、生动、富有弹性。《死水》显示出较高的诗歌语言技巧,对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具有一种开创作用。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

【◆参考答案◆】:《论语》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参考答案◆】:《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个片段在讽刺艺术的运用上十分成功,很能代表《儒林外史》高超的讽刺艺术水平。其主要表现如下:(1)出色的对比运用。作品塑造了周进和范进两个被科举、功名毒蚀得灵魂麻木的老可怜虫。在这个片断开头部分,周进已偶然高中,做了广东学道,范进却还是"童生"。周进高踞师座,"绯袍金带,何等辉煌";范进接卷归号,"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这里,通过衣着形貌的简单勾画,对比出两个人的截然不同的命运,揭示了科举制度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更有妙者,范进中举前,因参加乡试,他母亲在家饿了两三天,两眼发黑,无人闻问,门庭何其冷寂;一旦中举,且不说报喜、贺喜、看热闹的蜂拥而至,挤得水泄不通;那送酒菜粮米的、集上找人的、还有抹胸捶背的,往来如梭,忙得不亦乐乎,就连"一向有失亲近"的阔乡绅张静斋也一成了范进的"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一般,又是送银,又是赠房。通过讽刺性的对比描写,把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活现出来。(2)巧妙的情节串集。作品中,主要串集了两组情节:一是用范进考秀才时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找岳父借钱参试被骂得狗血淋头和考完后家中断炊去卖鸡换米等情节,极写人物的穷愁潦倒;一是用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居丧期间连银餐具也不肯用却大吃虾肉元子和官至学道而不知苏轼是什么人等情节,暴露他的虚伪愚昧。从而层层剖析,直揭人物的灵魂隐秘,却又无一贬辞,而其情伪毕露。(3)传神的细节描绘。如写胡屠户从两次范进家出来的情态:范进中举前,"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作者没有任何主观评价,仅仅两个细节,就把这个人物前倨后恭、见钱眼开的市侩嘴脸、奴才性格传神般地表达出来,使人感到他的可憎、可笑、可鄙,从而取得了讽刺的积极效果。(4)显真的夸张技巧。如范进中举。喜得痰迷心窍,胡屠户被迫打了范进一巴掌,把他吓醒。事后,这个以杀猪为业的凶神,只觉"手隐隐的疼","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显然是夸张,以突出胡屠户的迷信、愚昧和胆怯,揭露他的势利之心。这样一巴掌并不为重,孱弱的范进被打后尚且无事,何以一个惯以打、杀为事的屠户竟会手疼不止且不能弯曲呢?然而读者并不怀疑这一夸张的真实性,原因就在于运用显真的夸张技巧,写得完全合乎人物性格、心理和生活本身的逻辑。(5)精确的个性化语言。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人物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胡屠户居于社会下层,是个市侩,因此他的语言就会十分粗俗,开口就是什么"癞蛤蟆"呀、"尖嘴猴腮"呀、"老不死的"呀之类,即使吹捧人也十分肉麻,吹张静斋有钱,便说"他家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而更多的则是职业语言,他是屠户,话中也常常离不开"杀"、"猪"、"肉"之类,如嘲笑女婿穷,就说"这十几年,不知猪油曾吃过两三回哩!"说张静斋富、就说"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推说儿子不懂情理,说说"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死这砍头短命的奴才!"张静斋则不同,是中过举、做过知县的乡绅,他拉关系时只说"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要送银子,是"谨具贺仪五十两",要送房子,是"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而且这前面还要加上一句"世先生果是清贫"这样的语言,对揭示人物性格、增强讽刺效果,都有积极的作用。综上五点,可以归纳《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两个显著特点:一、作者善于烛幽索隐,揭露人物的灵魂;二、作者善于从整个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着眼,揭露人物的可笑可鄙,进而更有力鞭挞现实社会的罪恶。

(8)【◆题库问题◆】:[多选] 以下诗作中,属于贺敬之创作的有()。
A.《回延安》
B.《桂林山水歌》
C.《雷锋之歌》
D.《西去列车的窗口》

【◆参考答案◆】:A, B, C, D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析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写作特点:①.触景生情。由"春花秋月"季节变化的景色,联想到自己亡国之君的凄凉身世,情景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②.回忆(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想象(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充分地流露出词人的无尽愁思,感人至深。③.比喻贴切。以水喻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使抽象的事情具体化,形象地表达了词人无限忧怨的浓重事情。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