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1985年到2005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最快的五年是:根据B市住户抽样调查显示,1985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5元,到1994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503元,九年间年均增长20.8%。随后又经过了六年时间,至2000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06元,六年间年均增长12.2%。至2004年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96元,比1985年增长13.4倍,年均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0%。2009年该市户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45元,比2005年增长了36.1%。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单选]
A.A
B.B
C.C
D.D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动作特征。已知图形中的人物都是单手持物,只有C项符合。A.B.D中的人物都是双手持物。故正确答案为C。
(3)【◆题库问题◆】:[单选] 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双赢,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_____,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 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山采珠 饮鸩止渴
B.南辕北辙 从长计议
C.刻舟求剑 杀鸡取卵
D.缘木求鱼 涸泽而渔
A.开山采珠 饮鸩止渴
B.南辕北辙 从长计议
C.刻舟求剑 杀鸡取卵
D.缘木求鱼 涸泽而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填空。第一空,根据文段意思,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双赢,就要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且发展经济是社会发展更重要的目的,离开经济抓环保就搞错了方向,达不到目的,“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仍静止地看问题,因此根据第一空可排除C项。“开山采珠”与“缘木求鱼”都是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符合文段含义。第二空,根据文意,要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那么离开环保发展经济,必然无法长远发展。“从长计议”与文段意思不符,故排除B项。对比“饮鸩止渴”与“涸泽而渔”可发现,“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涸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饮鸩止渴”重点在于解决眼前的困难,原文并未提及困难之意,而是重点强调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之意。因此D项的“涸泽而渔”更加符合文段所表达的意思。
(4)【◆题库问题◆】:[单选] 从“娱乐化应用”到“价值应用”,互联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实实在在的服务:中学生的“网络课堂”,大学生求职的“网申”,农民土特产的“网络推销”,都市白领热衷的网上“淘宝”……互联网的价值应用正在走近每一个人;更有专家预言“数字化生存”的诱人前景。对文意概括最准确的是:
A.互联网走进价值应用的新时代
B.互联网给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
C.互联网引导进入数字化生存
D.互联网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A.互联网走进价值应用的新时代
B.互联网给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
C.互联网引导进入数字化生存
D.互联网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据“文意概括”知此题属中心理解题。文段属于总-分-总结构。注意首句出现的“价值应用”核心词,接下来举例“价值应用”的各个层面,最后再总结“价值应用”走近每一个人,只有A项与本文所说的重点“价值应用”明确相关。B项“生活上的便利”概括不全面;C项“数字化生存”还仅仅是“预言”;D项主体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5)【◆题库问题◆】:[单选] 上升:下降
A.痛苦:快乐
B.正义:非正义
C.常规:异常
D.法律:违法
A.痛苦:快乐
B.正义:非正义
C.常规:异常
D.法律:违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为全同关系中的反义词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项两词为全同关系中的反义词关系;B项为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正义和非正义之外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C.D两项中的两组词语均构成动宾对应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6)【◆题库问题◆】:[单选] 某企业原有职工110人,其中技术人员是非技术人员的10倍,今年招聘后,两类人员的人数之比未变,且现有职工中技术人员比非技术人员多153人。问今年新招非技术人员多少名?
A.9
B.8
C.7
D.10
A.9
B.8
C.7
D.1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原有职工110人,其中技术人员是非技术人员的10倍,可知二者人数之比为10:1,总数共为11份,每份10人,可以得到非技术人员为1份10人,技术人员为10份100人。招聘后,两类人员的人数之比未变,即新招聘的人员中,技术人员是非技术人员的10倍,可以设新招聘的非技术人员为x,则技术人员为10x,则有100+10x-(10+x)=153,解得x=7。故正确答案为C。秒杀技:尾数法。人数比是10倍,技术人员总数的尾数为0,两者相差153,则非技术人员尾数为7,原来是10,现在就是17,新招7人。
(7)【◆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
B.大多为自花授粉并结出种子
C.中国、印度、日本都是主产国
D.淀粉含量是早、中、晚品种的分类标准
A.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
B.大多为自花授粉并结出种子
C.中国、印度、日本都是主产国
D.淀粉含量是早、中、晚品种的分类标准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项正确,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禾亚科稻属。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B项正确,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授粉的现象。大多数植物都是自花授粉。水果中,无花果、桃子、苹果、石榴、火龙果等;谷物中,豌豆、大麦、小麦、大豆、豆角、稻子等;蔬菜中,辣椒、番茄、茄子等,都是自花授粉。C项正确,水稻的主要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D项错误,早、中、晚稻主要根据播种期和收获期而划分。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中旬收获。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题库问题◆】:[单选] 2011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比2010年末多多少万人:
A.124
B.249
C.327
D.467
A.124
B.249
C.327
D.467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两张图获得数据,列式可得,万人。故正确答案为C。
(9)【◆题库问题◆】:[单选] 某单位招录了10名新员工,按其应聘成绩排名1到10,并用10个连续的四位自然数依次作为他们的工号,凑巧的是每个人的工号都能被他们的成绩排名整除,问排名第三的员工工号所有数字之和是多少()
A.12
B.9
C.15
D.18
A.12
B.9
C.15
D.18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每个人的工号都是连续的,所以第1名至第10名的尾数分别为:1,2,3,4,5,6,7,8,9,0。观察第3名与第9名,工号分别为:×××3,×××9,也就是×××9能被9整除,利用数的整除特性,得到这两个四位数的前三位的和一定是9的倍数,也就是对于第3名的工号而言,工号前三位数字和减去3之后是9的倍数,只有A项满足条件。
(10)【◆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俄国觊觎克里米亚半岛的原因,文中未提到的是()。克里米亚半岛半位于乌克兰的最高部,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仅在北部有狭长地带与乌克兰大陆相连,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克里米亚自古就有“黑海门户”之称,对于俄罗斯来说,几百年来,黑海都是其通向地中海的重要通道,通过克里米亚可以遏制与之隔海相望的土耳其,染指东南欧门户巴尔干,南下地中海、印度洋。今天的俄罗斯版图是400年扩张的结果。16世纪中叶,由于北方海域冰冻期长,俄国是个地处东欧平原的内陆国家。当时在位的伊凡四世强烈意识到俄国需要出海口。他提出:“海水的分量是值得用金子来衡量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通过吞并大体上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领土,获得了波罗的海上的一个出口,得以“瞭望欧洲”。到了18世纪后半期,沙皇叶卡捷琳娜瞄准了黑海,她的目标就是克里米亚:“它是俄国和土耳其领地的钥匙,当它属于土耳其时始终是危险的,当它属于俄国时,俄国的安全就可靠而稳固,亚速海和黑海也会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由于处在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克里米亚在历史上从未获得过长久的平静。考古发现认为,克里米亚半岛最早的居民是凯尔特人,即今天苏格兰、爱尔兰人的祖先。公元前7世纪,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取代凯尔特人。希腊人随后抵达,陆续建立了一些城邦殖民国家。公元前15年,罗马人征服了克里米亚半岛。此后随着罗马帝国分裂,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尔人、可萨人、钦察人、蒙古人如潮水般先后占领过克里米亚。成吉思汗西征后,克里米亚归其长子术赤一系所建的金帐汗国所有。1430年,术赤的后代建立信奉伊斯兰教的克里米亚汗国,臣属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在那个时候,鞑靼骑兵经常深入东欧大草原,捕捉白人并卖给土耳其人为奴。16世纪,当莫斯科公国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时,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衰败。从1676年开始的200多年中,共爆发了11次俄土战争。在沙皇叶卡捷琳娜的主导下,1768年,通过第五次俄土战争,沙俄强迫土耳其签订《凯纳尔基条约》,其要求之一就是让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接着又通过第六次俄土战争迫使土耳其在《雅西合约》中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国。1787年,叶卡捷娜为了宣示对克里米亚的主权,特意邀请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一同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度假”,她甚至赞美说,克里米亚是她的嫁妆。
A.为了此地丰富的油气资源
B.俄国深处内陆缺少出海口
C.占据有利的国际地理位置
D.为了维护自身的边疆安全
A.为了此地丰富的油气资源
B.俄国深处内陆缺少出海口
C.占据有利的国际地理位置
D.为了维护自身的边疆安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信息可知,B项强调的“出海口”正确;根据第一段“克里米亚自古就有‘黑海门户’之称”可知,C强调的“地理位置”正确;根据第三段、第四段及第五段强调的“俄国安全问题”可知,D项正确;A项中强调的“油气资源”属无中生有。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