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埃及的农民来说,_______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他们_______着去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对于古埃及的农民来说,_______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他们_______着去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他们把月亮和星星作为日历,当天狼星在夏天升起的时候,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就要泛滥了;接着当新月时候,就是古埃及新一年的开始。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揭示 尝试
B.遵循 坚持
C.总结 学习
D.掌握 摸索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段语境可知,由“因此……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可知,古埃及的农民并没有把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因此“揭示”“遵循”不符合句意,排除A.B,“学习”一般用于学习已知事物,“摸索”则用于未知事物。第二空,根据文段语境,选择“摸索”,更符合句意。故正确答案为D。

(2)【◆题库问题◆】:[单选]
A.117
B.135
C.179
D.213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表格题目。按照列,或者按照行观察表格,数值较大的数字位置不固定,和差倍比也不能成关系。然后考虑每一行、每一列相加的和,结果都为148。所以左上角括号的数字应该为。故正确答案为B。

(3)【◆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2年1月某小区二手房成交面积已超过700平方米
B.2012年1月某小区成交的二手房单价均高于16000元/平方米
C.面积为9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单价普遍低于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单价
D.面积为9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单价普遍高于面积为105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单价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单选]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到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A.地震产生的原因
B.地震的次生灾害
C.地震的各种现象
D.地震造成的危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文章提到了地震发生后的一系列现象,并对造成的一系列危害等进行论述。由此可知主要讨论的问题为C项即“地震的各种现象”。A.B和D表述都比较片面,是不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

(5)【◆题库问题◆】:[单选] ①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②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③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④一个环节紧扣着另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向另一个过程转化⑤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⑥最后必然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④⑥⑤③
C.①③②④⑥⑤
D.③①②⑥⑤④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首先,从选项判断首句。①、③两句对比,①句的主体词是大自然,并强调其为有机整体;③句强调环境各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恰好是对有机整体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因此可以判断①为首句,且①、③两句关系密切,成为一个集团。然后,继续以“要素”这一共同信息,判断出③与②这一集团。最后,⑥和⑤以“并”这一关联词连接“导致”和“影响”两个引导结果的尾句常见词,可判断这一集团位于段尾。故正确答案为C。

(6)【◆题库问题◆】:[单选] 两种杂志全年定价分别为168元、216元。全室人员都订阅这两种杂志中的一种,用去2184元,如果他们换订另一杂志,需用2040元。该室有多少人:
A.12
B.11
C.9
D.8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整体考虑,将两种情况合并在一起,即相当于该室所有人都买了这两种杂志,因此可知该室的人数为:。故正确答案为B。

(7)【◆题库问题◆】:[单选] 不规则需求是指某些物品或者服务的市场需求在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甚至一天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的一种需求状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不规则需求?
A.早晚高峰期出租车供不应求
B.某品牌牙刷分为软、硬、中三种以面向不同消费者
C.某电商店庆打折,活动当天点击量剧增
D.某博物馆引进一批梵高画作巡展,游客蜂拥而至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关键词为“某些物品或者服务的市场需求”,“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甚至一天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早晚高峰期出租车供不应求,即出租车服务的市场需求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符合定义;B项:只提到牙刷品牌对牙刷分类,并未提到消费者的反应如何,也不存在需求上下波动,不符合定义。C项:“店庆打折当天点击量剧增”说明这种打折服务的市场需求很大,并未体现出需求上下波动,不符合定义。D项:“博物馆引进梵高画作后游客蜂拥而至”说明人们对欣赏梵高画作的需求很大,并未体现出需求上下波动,不符合定义。

(8)【◆题库问题◆】:[单选]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应将选项一一对照原文。根据文段表述,春秋“五谷之末”,宋代“五谷之首”,明代“稻居什七”“成为主要粮食”,可体现水稻长期是五谷之一。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A项过度推断,商代有“稻”字出现,不能代表商代开始种植水稻;B项偷换范围,“少”不能等同于“不产”;C项表述有误,不是宋代人而是明代人以水稻为主要粮食。故A.B.C三项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D。

(9)【◆题库问题◆】:[单选] 12.720.931.143.3()
A.55.5
B.57.5
C.57.7
D.59.7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判断数列为小数数列,机械划分后无规律可循,但数列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考虑做差,得到新数列为8.2、10.2、12.2、(),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可判断括号内数值为14.2,则题目所求为43.3+14.2=57.5。故正确答案选B

(10)【◆题库问题◆】:[单选] 酒精本身没有明显的致癌能力。但是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喝酒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正相关——也就是说,喝酒的人群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发现?
A.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B.东欧地区的人广泛食用甜烈性酒,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很高
C.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物相似
D.有科学家估计,如果美国人都戒掉烟酒,那么80%的消化道癌可以避免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题干论点论据。论点:喝酒与多种癌症发生风险正相关。无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说明了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是可以致癌的,解释了题干中所说“酒精无致癌能力,但是饮酒的人中患癌症的几率高”,属于解释论点加强;B选项,以东欧的人和甜性烈酒作为例子,属于举例加强,加强力度比解释论点加强要弱。并且A选项说的是酒精和人体,是普遍性的,B选项说的是东欧的人,以及甜性烈酒,都属于个例,根君整体加强力度大于局部加强力度的原则,也可排除B项;C选项,烟草能够致癌,其在人体内代谢物与酒精的代谢物相似,属于类比加强。但是类比只是一种可能性加强,要想证明酒精的代谢物能致癌,还是要进一步分析酒精与烟草致癌机理是否一致,其实还是需要类似A项那样的解释,故不如A项明确,排除;D选项,如果戒掉烟酒,可避免消化道癌,但不清楚到底是烟致癌还是酒致癌,还是两者在一起能致癌,所以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