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看科普书籍,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还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同事。这说明常老师具有()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单选] 常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向农民请教农业知识,看科普书籍,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还印成小册子分发给同事。这说明常老师具有()。
A.课程研发的意识
B.园本教研的意识
C.课程评价的意识
D.园本培训的意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的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常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极强的课程开发意识。

(2)【◆题库问题◆】:[单选] “慎独”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就是()。
A.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
B.一个人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C.在自我的世界孤芳自赏
D.独立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慎独”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在无人监督和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不背离道德。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分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托班幼儿园吃饭时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不肯张嘴或不肯咀嚼吞咽。为解决这个问题,张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一天中午吃饭时,张老师端了一碗饭菜,边示范边夸张地说:“我是大老虎,嘴巴张很大,牙齿咬得快,一会饭菜吃光光!”鼓励幼儿和老师一样做大老虎。在进餐巡视时,张老师一会儿对吃得快的宝宝说:“嗯,原来这里有一只大老虎,我喜欢你!”一会儿又走到另外一个宝宝身边说:“这只老虎吃的真香呀!”有时还在“大老虎”身上贴个贴纸……慢慢地,幼儿爱吃饭了,也会吃饭了,把饭含在嘴里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张老师还发现,每次吃饭璐璐还习惯用手擦嘴巴,所以吃完饭后,她的衣袖总是粘有很多菜汁,一天吃鸡腿,张老师特意在璐璐的桌子上放一条干净的小毛巾,让璐璐记得将沾满油腻的小手在毛巾上擦一擦,所以那天璐璐的衣袖很干净。从那以后,每到吃饭时张老师总会给璐璐准备一条毛巾,璐璐养成了随时用毛巾擦拭嘴和手的习惯,衣袖总是干干净净的。

【◆参考答案◆】:张老师的行为符合素质教育观,值得肯定。首先,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材料中张老师为了让幼儿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通过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并辅助小动物角色扮演的方式,增加幼儿自己动手吃饭的兴趣和机会,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其次,张老师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教学。张老师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如何大口吃饭的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强化幼儿正确吃饭的行为,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吃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张老师不仅关注全体幼儿,还关注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儿童的个性出发,对其进行教育。材料中的璐璐吃饭容易弄脏小手,张老师有针对性地给璐璐毛巾擦手,体现了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总之,张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很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实施的相关知识 。

(4)【◆题库问题◆】:[单选] 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①蒸汽机的改进②内燃机的发明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电力的广泛运用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时代的产物,而蒸汽机的改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不是“当时先进科技成果”,含①的选项排除。

(5)【◆题库问题◆】:[单选] 班主任王老师逢年过节经常向学生家长索要礼品,对于班级里的不听话的学生经常起一些侮辱性的绰号来羞辱他们,甚至体罚学生,影响很不好。对于王老师的行为学校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给予行政处分
B.追究刑事责任
C.追究民事责任
D.批评教育,责令改之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故,学校应该对王老师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6)【◆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的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无关的是()。
A.三顾茅庐
B.舌战群儒
C.挥泪斩马谡
D.走麦城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走麦城”源自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7)【◆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小说开篇交待请老同学拍假电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归途金顺根 出站后,我直奔售票处,买好回部队的车票。真是春风得意,这次多亏在邮局工作的老同学“帮忙”,拍了封“母病危,速回”的电报,要不,谁知道猴年马月探一次亲呢! 刚离开售票口,那个一直守在边上的老人突然拉住我:“去宁波?”我点点头,忽然明白了什么,甩掉了他的手继续朝前走。 “探亲还是出差?”他紧追不舍。“回部队。”我爱理不理的。说实在的,经常出门在外,这种人见多了,我猜得出再搭上两句话,他就要说“到部队看儿子,钱被偷了。想借点路费,回去寄还”这一类话,可能还会挤出几滴眼泪,最后还可能拿出一个证件,但其真假只有天知道。猛然,他跑到前面拉住我:“解放军同志,想求你一件事儿……”一听这话,我差点儿笑出来,随手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民警:“找他去吧!” 老人一怔,说:“不,我想请你回部队替我发个电报。”说着,递上一个信封和10元钱。我抽出信纸,上有一行短语:“妈,儿因部队需要不能回家并到医院服侍你老人家,请妈原谅!小强于宁波。” 我疑惑地抬起头,仔细打量老人:“你自己可以拍电报给你儿子,像这种情况,部队领导会考虑的。” 许久,老人才缓缓地说:“他妈患的是绝症,这几天一清醒过来就要儿子,而小强却在两个月前因公牺牲了,没办法,只好……”啊!是这样,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捧着一颗跳动的心。“我还要到医院去,这件事儿拜托了。”说罢,他双手为我扶正军帽,抚平衣折,转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右手……

【◆参考答案◆】:①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是情节的开端;②与下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③创设灵魂迷失的典型环境。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安排及其作用。小说开篇交待请老同学拍假电报,是情节的开端,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这就与后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我”请老同学拍假电报是想回家探亲,弄虚作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写出“我”和老人在“灵魂”上的差别。

(8)【◆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印刷的()。
A.《大唐西域记》
B.《丹经》
C.《金刚经》
D.《全唐诗》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9)【◆题库问题◆】:[单选] 小明学习成绩不好,每次上课李老师总是安排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给小明,李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明的( )。
A.隐私权
B.受教育权
C.言论自由权
D.人身权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李老师在上课时间安排小明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

(10)【◆题库问题◆】:[单选] 某教师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对该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B.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
C.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侵害学生的著作权
D.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利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生的作品受到保护,教师随意采用侵犯了学生的著作权。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