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乙两个水池,其中甲水池中一直有水注入,如果分别安排8台抽水机去抽空甲和乙水池,则分别需要16小时和4小时,如给甲水池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有甲乙两个水池,其中甲水池中一直有水注入,如果分别安排8台抽水机去抽空甲和乙水池,则分别需要16小时和4小时,如给甲水池加5台,则可以提前10小时抽空。若共安排20台抽水机,则为了保证两个小池能同时抽空,在甲水池工作的抽水机应该比乙水 池多多少台?
A.4
B.6
C.5
D.1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牛吃草、代入排除。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但是在牛吃草问题经典题型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变化,加入了另外一个水量不会变化的水池。但是本题需要注意的是,题干当中并没有告诉我们甲乙两个水池原水量是相同的。利用牛吃草问题的原理,假设水的注入速度为a , 甲中原有水量为N,可以得到: (8-a)*16=N (13-a)*10=N 可得a=5,N=48 由于乙当中有多少水量不知道,所以这道题靠算是算不出来的,不妨试试代入排除。 先看D,发现若甲比乙多10台的话,那么甲有15台,抽干水需4.8小时,乙有5台,抽干水也得需要4.8小时,但是由题干可知乙8台就需要4小时,所以很明显D是不可能的;在看C,甲比乙多8台,那么甲14,抽干水需5.3小时,乙6,抽干水也需5.3小时,看起来差不多;在看B,甲比乙多6台,那么甲13,抽干水需要6小时,乙7台,抽干水也需6小时,但题干可知乙8台就需要4小时,所以很明显B也不对。在看A,甲比乙多4台,甲有12台,抽干水需要不太到7个小时,乙8台正好4小时,很明显也不对。所以答案为C。

(2)【◆题库问题◆】:[单选] 科学管理学派的核心思想是指导人们用科学理性的思维来进行管理,它的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要使管理走向科学化。以下哪项不是泰勒的观点:
A.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B.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
C.实行标准化管理
D.重视人的因素,改进领导方式,强调工业民主和管理科学人性化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他在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包括: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②为提高效率,必须挑选一流员工,③只有实行标准化管理,使工人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A.B.C三项都是泰勒的管理学观点。D项是亨利·甘特提出的管理学理论,不是泰勒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

(3)【◆题库问题◆】:[单选] 某校学生家长: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太大,每天做作业要晚上十点多,都没有童年快乐了!该校老师:学校本身没给孩子们太多压力,布置作业很少,是家长给孩子们报的补习班太多,导致各种作业做完就很晚了。孩子们没有时间玩,所以没有快乐的童年。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校老师的解释?
A.该校学生作业与其它学校相比确实不多
B.学校老师觉得作业布置很少,但学生仍然觉得很多
C.老师虽没布置多少书面作业,但作业的要求使得学生必须报班补习
D.学生压力大是普遍的社会问题,不是该校老师减少作业就能解决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论点论据。老师的解释:(1)学校本身没给孩子太大压力,布置作业少;(2)是家长给孩子们报的补习班太多,导致各种作业做完就很晚了。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作业确实不多,支持老师的解释,不符合题意;B项,老师觉得作业少,学生觉得作业多,没办法明确看出作业到底是多还是少,属于表意不明确,不符合题意;C项,作业要求使得学生必须报班,是在强调家长的报班行为是由老师的作业所引起的,即学生的压力还是来自老师,是对题干的削弱,符合题意;D项,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4)【◆题库问题◆】:[单选] 某重点高校20岁的大二学生王晓,起诉要求父亲王军支付大学期间的教育费和生活费,但王军因收入有限拒绝支付。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甲认为王晓仍为在校生,王军有义务支付其在校期间的教育费和生活费
B.乙认为王晓虽已成年,但无独立生活来源,王军仍有支付的义务
C.丙认为王晓已成年,王军没有义务继续支付王晓教育和生活费用
D.丁认为王军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义务支付王晓教育费和生活费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婚姻法》中,对已成年子女的抚养,有如下规定:(1)成年子女因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客观障碍和短期内学习条件的限制,没有劳动能力或独立经济来源,确实需要他人供养或扶助;(2)父母在现实条件下具备承担供养义务的经济承受能力或提供扶助的身心操劳能力。只有在这两方面同时符合的前提下,父母才对子女承担抚养义务。故正确答案为C。

(5)【◆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液体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油易挥发,且挥发后与空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
B.生物柴油具有“老化”倾向,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
C.柴油能量密度高,燃油消耗率低,但废气中所含有害成分较多
D.汽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贮运过程中容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项:煤油是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经分馏或裂化而得。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挥发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A项表述正确。 B项: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其在物理性质上与石化柴油接近,但化学组成不同。生物柴油具有“老化”倾向,加热不宜超过80℃,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B项表述正确。 C项:比起汽油来,柴油含更多的杂质,它燃烧时也更容易产生烟尘,造成空气污染。但柴油不像汽油般会产生有毒气体,因此,比汽油更环保和健康,但相对来讲这种有害气体依然较多。 D项:汽油的成分非常复杂,由于汽油在提炼过程中不能完全清除含有硫化物等腐蚀性物质,会在运输过程中在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会对储罐、管线、阀门、汽化器、气缸等设备产生一定腐蚀的情况,但理论上讲如果汽油能提纯到不含任何硫化物等腐蚀性物质的时候就不会有腐蚀作用,且有一定的稳定性,早期不易氧化而变质。 C.D两项表述均不是很严谨,但相比之下D项更符合题意。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6)【◆题库问题◆】:[单选] 大数据是指规模极其巨大,以致很难通过一般软件工具加以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用资讯的海量数据。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四个特点,被认为是人类新世纪的“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目标,就是个明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数据在处理上还存在技术难度
B.大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
C.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大数据上已经先行一步
D.开发利用大数据已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热点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段文字为“观点+ 解释说明”结构。文段首先指出“大数据”的概念,以及被人类认为是“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说明大数据存在巨大的可利用价值,随后作者用发达国家重视开发大数据的做法作为“明证”,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故文段的重点在论述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与此观点表述相符的为B 项。A 项是文段首句引出大数据概念的内容,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D 两项是尾句解释说明的内容,不是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7)【◆题库问题◆】:[单选] 丰子恺的散文________,用著名学者赵景深的话说,“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于是,令人________的绘画原理,在丰子恺的笔下也显得________起来。印象派为什么要在户外写生?色彩跟光的反射有什么关联?艺术家是如何观看一张椅子的?……丰子恺逐一________,辅以直观的彩图,让读者悠然掌握绘画妙理,更好地与美相遇。
A.妙笔生花,聱牙佶屈,朴实无华,循循善诱
B.脍炙人口,望而生畏,平易近人,娓娓道来
C.行云流水,枯燥无味,绘声绘色,滔滔不绝
D.栩栩如生,望而却步,生动活泼,侃侃而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不符合题意,排除D。第二个空处“令人……”,所填词语主体必然是人,因此排除“枯燥无味”、“聱牙佶屈”,即A和C。“聱牙佶屈”是指文章不通顺。答案选B。第三空选平易近人,和望而生畏相对,符合题意。娓娓道来运用也合适。

(8)【◆题库问题◆】:[单选]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到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A.地震产生的原因
B.地震的次生灾害
C.地震的各种现象
D.地震造成的危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文章提到了地震发生后的一系列现象,并对造成的一系列危害等进行论述。由此可知主要讨论的问题为C项即“地震的各种现象”。A.B和D表述都比较片面,是不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

(9)【◆题库问题◆】:[单选]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少的是:
A.镇江市区
B.南通市区
C.连云港市区
D.泰州市区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单选] 如图,某三角形展览馆由36个正三角形展室组成,每两个相邻展室(指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都有门相通,若某参观者不愿意返回已参观过的展室(通过每个房间至多一次),那么他至多能参观多少个展室?
A.33
B.32
C.31
D.3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因要求参观者每个展室仅通过一次,故应要求参观者尽量以直线参观,否则参观过程中出现重复的概率将会增大。假设参观者以A点开始向B点参观,则C点顶点处的展览馆必须放弃,否则会出现重复参观的情况。以此类推,如下图所示,参观过程中每一行都必须放弃一个,顶点B处不须放弃,共计应放弃5处,则至多能参观36–5=31个展室。故正确答案为C。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