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

  • A+
(1)【◆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当即是“人文”,指人用()来表达的文章。

【◆参考答案◆】:宇宙万物;语言文字

(2)【◆题库问题◆】:[单选] 使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得以确立的是法国批评家()
A.亚里士多德
B.维柯
C.丹纳
D.别林斯基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填空题] “非乐”与“()”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参考答案◆】:三表法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张炎在《词源》中说:苏拭的《水调歌头》、《洞仙歌》,王安石的《桂枝香》,姜夔的《暗香》、《疏影》等词“皆()中有(),无笔力者未易到。”

【◆参考答案◆】:清空;意趣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论。

【◆参考答案◆】:(1)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别材别趣"说,作为他的诗歌审美特征论,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特殊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自觉探索,对纠正当时诗坛流弊起到了重要作用。(2)"材"即诗歌题材,"别材"即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即:吟咏情性。反对以知识学问为具体内容和表现对象,反对江西诗派的创作风气。他认为只有吟咏情性的诗歌,才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效果。(3)"趣"指艺术旨趣,"别趣"即是说诗歌有其特殊的艺术旨趣,"别趣"又名"兴趣"或"兴致",它的具体内涵有三:第一,它要求诗歌内容必须表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即情性,别趣以别材为前提条件。第二,要求在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趣等艺术表现上做到"不落言筌","无迹可求",共同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整体,创造出透彻浑成的意境,使读者领悟到丰富的艺术旨趣。第三,别趣并不否定理性内容的存在,严羽反对的是以诗歌讲理的概念化倾向,主张将理趣寄寓在审美的境界中。(4)"别材别趣"说从题材内容、审美效果、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诗歌的独特规律和审美特征,论述了诗歌创作中的情理关系,纠正了宋诗之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这一理论相对忽视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是其不足。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阐释文学()的历史、()的特定的批评方法。

【◆参考答案◆】:文本;文化内涵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隋唐五代文论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可分三个阶段。(1)隋代和初唐为准备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2)盛唐至中唐为全面发展阶段,以韩愈、白居易、皎然为代表。(3)晚唐五代为转变与回顾阶段,以司空图为代表。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皎然的诗学思想。

【◆参考答案◆】:
皎然是我国诗歌意境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学思想首先表现在对意境特征的认识上,他说诗境要"采奇于象外",认识到诗歌意境于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之外,必须使人联想起许多更为丰富的象外之象,为刘禹锡"境生于象外"之先声。而且"缘境不尽曰情""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这种象外之象,必须有含蓄不尽的意味。其次,必须气腾势飞,具有动态之美。《诗式明势》条说"气腾势飞,合沓相属",《诗有四离》条说"虽欲飞动而离轻浮"等等,用变化无穷、气势飞腾的山川形态比喻诗歌意境应当有动态美、传神美,认为能达到这样流转自如、生气勃勃的境界,方为造极逸格。再次,强调真率自然,天生化成,无人为造作痕迹。评谢灵运诗云"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自然风流",评李陵、苏武诗云"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9)【◆题库问题◆】:[问答题]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操作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①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作阐释;②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③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物、意、辞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