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建筑工程
(1)【◆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关于特殊场所照明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潮湿的场所,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
B.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不应大于48V
C.导电良好的地面,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D.在锅炉内进行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A.比较潮湿的场所,电源电压不得大于36V
B.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不应大于48V
C.导电良好的地面,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D.在锅炉内进行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参考答案◆】:A C D
【◆答案解析◆】:下列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 1)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 2)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特别潮湿场所、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12V。
(2)【◆题库问题◆】:[多选] 加强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抵抗地震力的构造措施有( )
A.增大楼面结构厚度
B.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C.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D.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与构造柱连接起来
A.增大楼面结构厚度
B.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C.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D.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与构造柱连接起来
【◆参考答案◆】:B C D
【◆答案解析◆】: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事件二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的做法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两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65000m2,均为筏板基础(上反梁结构),地下2层,地上30层,地下结构连通,上部为两个独立单体一字设置,设计形式一致,地下室外墙南北向距离40m,东西向距离120m,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项目经理部首先安排了测量人员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定位,很快提交了测量成果,为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础。事件二: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在60m2的木工棚内配置了2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消防检查时对此提出了整改意见。事件三:基坑及土方施工时设置有降水井。项目经理部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了《 ***工程绿色施工方案》,对“四节-环保”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件四:结构施工至12层后,项目经理部按计划设置了外用电梯,相关部门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中《外用电梯检查评分表》的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并通过验收准许使用。事件五:房心回填土施工时正值雨季,土源紧缺,工期较紧,项目经理部在回填后立即浇筑地面混凝土面层,在工程竣工初验时,该部位地面局部出现下沉,影响使用功能,监理工程师要求项目经理部整改。问题:
【◆参考答案◆】:答:不妥之处一: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正确做法: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应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施工。不妥之处二: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正确做法:室外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不妥之处三:在60m2的木工棚内配置了2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正确做法:临时木工棚每25平米配备一只灭火器,应至少配三只。
【◆答案解析◆】:答:不妥之处一: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正确做法: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应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施工。不妥之处二: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正确做法:室外消火栓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20m。不妥之处三:在60m2的木工棚内配置了2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正确做法:临时木工棚每25平米配备一只灭火器,应至少配三只。
(4)【◆题库问题◆】:[多选] 施工现场灭火器的设置要求正确的有( )。
A.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如房间出入口、通道、门厅及楼梯等部位
B.灭火器的铭牌必须朝外,以方便人们直接看到灭火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C.手提式灭火器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4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不宜小于0.16m的要求
D.对于施工现场环境较好的场所,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地上
A.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如房间出入口、通道、门厅及楼梯等部位
B.灭火器的铭牌必须朝外,以方便人们直接看到灭火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C.手提式灭火器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4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不宜小于0.16m的要求
D.对于施工现场环境较好的场所,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地上
【◆参考答案◆】:A B D
【◆答案解析◆】:灭火器设置要求: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如房间出入口、通道、走廊、门厅及楼梯等部位。灭火器的铭牌必须朝外,以方便人们直接看到灭火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对于提式灭火器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设置的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的手提式灭火器要竖直向上设置。对于那些环境条件较好的场所,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地面上。对于设置在灭火器箱内的手提式灭火器,可直接放在灭火器箱的底面上,但灭火器箱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灭火器不得设置在环境温度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从灭火器出厂日期算起,达到灭火器报废年限的,必须报废。
(5)【◆题库问题◆】:[单选] 普通民用住宅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年。
A.30
B.50
C.70
D.100
A.30
B.50
C.70
D.100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设计使用年限分类表考点: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考虑事件一、二的影响,计算总工期(假定各工序持续时间不变),如果钢筋制作买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按两个流水段组织等节拍流水施工,其总工期将变为多少天?是否满足原合同约定的工期?某工程基础底板施工,合同约定工期50天,项目经理部根据业主提供的电子版图纸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如图1)。底板施工暂未考虑流水施工。在施工准备及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图1 施工进度计划图事件一:公司在审批该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时提出,计划未考虑工序B与C,工序D与F之间的技术间歇(养护)时间,要求项目经理部修改。两处工序技术间歇(养护)均为2天,项目经理部按要求调整了进度计划,经监理批准后实施。事件二:施工单位采购的防水材料进场抽样复试不合格,致使工序C比调整后的计划开始时间延后3天。因业主未按时提供正式图纸,致使工序E在6月11日才开始。事件三:基于安全考虑,建设单位要求仍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底板施工,为此施工单位采取调整劳动力计划,增加劳动力等措施,在15天内完成了2700吨钢筋制作(工效为4.5吨/每人.工作日)。问题:
【◆参考答案◆】:(1)考虑事件一、二的影响,工期为55天。满足合同工期要求。T=5+5+20+20+5=55天(2)钢筋制作,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按两个流水段组织等节拍流水施工,可知:M=2,则流水节拍E 10 10F 10 10G 2.5 2.5计算E.F.G工期=32.5天,F.G工期=22.5天。则关键线路变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工期为=10+17+22.5=49.5天<50天,满足合同工期。
【◆答案解析◆】:(1)考虑事件一、二的影响,工期为55天。满足合同工期要求。T=5+5+20+20+5=55天(2)钢筋制作,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按两个流水段组织等节拍流水施工,可知:M=2,则流水节拍E 10 10F 10 10G 2.5 2.5计算E.F.G工期=32.5天,F.G工期=22.5天。则关键线路变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工期为=10+17+22.5=49.5天<50天,满足合同工期。
(7)【◆题库问题◆】:[单选] 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造成2名工人当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60余万元,按相关规定此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考点:伤亡事故的划分。
(8)【◆题库问题◆】:[多选] 预应力损失分为( )
A.瞬间损失
B.施工损失
C.长期损失
D.短期损失
A.瞬间损失
B.施工损失
C.长期损失
D.短期损失
【◆参考答案◆】:A C
【◆答案解析◆】:根据预应力筋应力损失发生的时间可分为:瞬间损失和长期损失。张拉阶段瞬间损失包括孔道摩擦损失、锚固损失、弹性压缩损失等;张拉以后长期损失包括预应力筋应力松弛损失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对先张法施工,有时还有热养护损失;对后张法施工,有时还有锚口摩擦损失、变角张拉损失等;对平卧重叠生产的构件,还有叠层摩阻损失等。考点:预应力筋损失。
(9)【◆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土方回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3~0.5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结合和防止滑动
B.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小于10m时,可采用1:1.5
C.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D.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A.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3~0.5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结合和防止滑动
B.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小于10m时,可采用1:1.5
C.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D.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基底处理(1)清除基底上的垃圾、草皮、树根、杂物,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种植土,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2)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滞水流入填方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3)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以利结合和防止滑动。土方填筑与压实(1)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其重要性确定。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小于10m时,可采用1:1.5;超过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采用1:1.5,下部采用1:1.75。(2)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3)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4)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λc表示。考点:土方回填。
(10)【◆题库问题◆】:[单选] 在非地震区,最有利于抵抗风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平面形状是()。
A.圆形
B.正方形
C.十字形
D.菱形
A.圆形
B.正方形
C.十字形
D.菱形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在非地震区,风荷载是建筑结构的主要水平力。建筑体型直接影响风的方向和流速,改变着风压的大小。实验证明,平面为圆形的建筑比方形或矩形建筑,其风压可减小近40%。而且各向的刚度比较接近,有利于抵抗水平力的作用。考点:偶然荷载对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