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澶州之战、北京保卫战是按照同一标准归类的,下列符合此标准的是()

  • A+
(1)【◆题库问题◆】:[单选] 淝水之战、澶州之战、北京保卫战是按照同一标准归类的,下列符合此标准的是()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东京保卫战
D.雅克萨之战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单选]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国民革命
B.武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单选] 兴起于l9世多己60年代的洋务运动()
A.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
C.刺微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材料二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6月10日,美国大使奉总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材料三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王义和资本王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参考答案◆】:出发点:国家利益。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贡献,必须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大荔人

【◆参考答案◆】: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化石,为现代蒙古人种的祖先。1978年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砂砾层中,故名。与大荔人同时出土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距今年代大约为20余万年。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三十岁的男性头骨(缺下颌骨),其体质特徵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头顶低矮,前额扁平,上方有一横沟(这些表现出直立人的原始特徵),但吻部不甚突出,颧弓细弱,颞骨鳞部不呈三角形而呈圆鳞状,面部扁平,脑容量为1120毫升,这些是智人的进步特徵。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安史之乱

【◆参考答案◆】: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的烧杀抢掠,激起各地军民的强烈抵抗。同时,叛军内部矛盾也尖锐起来。后来,在唐军和回纥兵的夹击下,叛军土崩瓦解。这场持续8年的战争,史称"安史之乱"。它使北方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
B.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启蒙运动——动摇了资本主义统治
D.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有关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D.危机破坏性极大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豪杰”?

【◆参考答案◆】:现代汉语中,"豪杰"指的是才能出众的人,它常与"英雄"连在一起使用。追本溯源,"豪"原指一种叫做豪猪的动物,因它身上又长又硬的毛而得名。后来,豪的意义由毛中的长者扩大为比喻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人中的出众者,如"英豪、文豪"。"杰"原指高出地面的木桩,后来也被引申为超出一般的或才能出众的人。如"杰出、杰作"。"豪杰"常连用成为一个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志·诸葛亮传》"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管子·七法》"收天下豪杰,有天下之俊雄",其中"豪杰"均指才能超出众人者。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