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机遇

  • A+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科研中的机遇

【◆参考答案◆】: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2)【◆题库问题◆】:[问答题]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3)【◆题库问题◆】:[问答题] 技术的二重属性。

【◆参考答案◆】:
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另一方面,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它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技术的科学化

【◆参考答案◆】:既指已有的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而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到技术科学,又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通常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

(5)【◆题库问题◆】:[多选] 欧洲中世纪,在坚持信仰至上的前提下,保留了古希腊哲学中的()
A.人文传统
B.理性传统
C.逻辑传统
D.实证传统

【◆参考答案◆】:A, C

(6)【◆题库问题◆】:[单选]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于()
A.观察;
B.假说;
C.问题;
D.归纳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德布罗意提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
A.量子假说
B.测不准原理
C.物质波假说
D.光量子假说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科学思维的方式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科学思维的方式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种方式。前者又可分为分析与综合和归纳与演绎,后者又可分为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产生的三个首要条件是什么?古希腊创造的四大科学体系是什么?为什么古希腊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科学体系?

【◆参考答案◆】:
科学产生的三个条件:第一是"惊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有了惊异也就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自知其无知者为摆脱无知就求知识。第二是"闲暇":知识阶层不用为着生活而奔波劳碌,因为,整天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没有闲暇的人,是无法从事求知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第三是"自由"。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总的来说,亚历士多德强调了哲学和科学之来源的非功利性,也说出了为何希腊成为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的道理:因为它提供闲暇、提供自由,因为希腊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智慧无比地祟尚。
四大科学体系:托勒密天文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体系,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体系,盖伦的医学体系。
原因:古希腊人除了善于学习古代东方各民族已有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非常善于从理论上进行综合和创新。比如,拼音文字本来是腓尼基人的发明,但希腊人却把它完善化,创建了希腊字母,从而使后来欧洲文字都采用了拼音文字。另外,他们还发明了古代世界最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现代西方国家所效仿。希腊气质追求超越的理想,藐视现实的功利,对纯粹知识充满神圣的渴求,所以才会有演绎科学在古代世界一花独放、一枝独秀。希腊化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各自独立的模型,使它们合二为一。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化传到东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很大发展。

(10)【◆题库问题◆】:[多选]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
A.人与自然的矛盾
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参考答案◆】:A, D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