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单选] 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家庭教育
B.自省
C.活动和交往
D.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 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通过颜色互相流动、相融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搅拌、流淌、吹等方法发现色彩规律,并能够通过想象将偶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颜色的丰富多彩,通过观察色彩的有趣变化,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创作的能力。

【◆答案解析◆】:略。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根据拟定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方案。材料: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推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种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参考答案◆】:师:我们之前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呢?生: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来求解的。师:现在我们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也运用这种转化的方法呢,运用之前学过的平行的面积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大家运用手中的模具拼一拼。生1:用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生2: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生3:用两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大家动手能力都很强,拼得很正确。大家开动下脑筋,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进行剪切,然后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呢?生1: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剪切,再拼接,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2:也可以折叠成长方形。师:不管是直接拼接还是剪接,得到的图形都是正确的。那么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它又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时,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什么呢?生:等底等高的。师:所以三角形的面积表示成:师:那从中位线部分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三角形是什么关系呢?生:底相同,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并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   师:回答得很正确,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那沿中线进行翻折得到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一半,并且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底边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师:这种作法,也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师:综合来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谁来总结下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师:先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分别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案的设计。

(4)【◆题库问题◆】:[单选]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A.教学
B.教育
C.教授
D.学习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活动;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5)【◆题库问题◆】:[单选]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这是( )的学生观。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教材的教学应注重哪些方面的发展?(2)若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发展。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数的过程,了解小括号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2.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4.情感态度: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他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获得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数字运算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3)教育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说出下列各题的计算过程5+8+2=______4+6-7=______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出示糖果投影图2.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3.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4.引导学生计算。三、对比研究,交流发现。1.比较2.拓展练习四、归纳总结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数学教学过程设计内容。

(7)【◆题库问题◆】:[单选] 《学记》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连贯地进行,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体现了教学中系统性的原则。

(8)【◆题库问题◆】:[单选]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的,IQ大于l40为天才,l30~140智力超常,120~130智力秀,110~120智力中上,90~110智力中等,80~90智力中下,70~80临界状态,小于70智力低下。

(9)【◆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2 分)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参考答案◆】:导入设计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实物和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①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熊猫、足球、眼珠、太极、水墨画等;②视觉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老人与女孩,大树与老人;③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活动形式:①出示有关的黑与白的实物与图形,学生欣赏、交流,找实物或图片中存在的共性;②引导学生发现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③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发现的更多有关黑白的实物与图形,体会它们的美感。【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视觉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答案解析◆】:略。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乃呦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民歌,乃呦乃在土家语中是来呀来的意思,歌词一开始运用富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少年儿童快乐的呼唤“乃呦乃,乃呦嗬、乃乃呦、乃呦嗬”表现了一群无拘无束幸福、快乐的土家族小朋友形象。乐曲为简短的一段体四乐句旋律,只用do、mi、sol三个音写成,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旋律简单但并不单调,巧妙构成了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旋律,给人以奇特、清新之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答案解析◆】: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