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有哪三种?请结合周围的事例详细分析。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 懒惰有哪三种?请结合周围的事例详细分析。

【◆参考答案◆】:1)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即把当下应做的事往后推延,以为今后还有时间,于是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日,它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做法。2)耽著恶事懒惰:指贪执散乱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围绕这些来虚度人生,而把修行善法搁置不顾。3)自轻凌懒惰:指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法也修不成,因此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波罗密

【◆参考答案◆】:施波罗密、戒波罗密、忍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波罗密、般若波罗密、方便波罗密、愿波罗密,力波罗密、智波罗密。此十波罗密是唯识论所立,称为十胜行,即菩萨在十地时所修行的道法。

(3)【◆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说:“我看到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只念佛就往生了,所以没有菩提心也可以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表面上她是个老年人,而且没有文化,但她相续中有没有菩提心也不好说。即使生前没有,但在往生的一刹那,她也可能生起了菩提心。要知道,往生必须具备菩提心,如果认为没有菩提心也可以随随便便往生,这一点用教证、理证来证明,恐怕有一定的困难。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见

【◆参考答案◆】: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贪见、恚见、慢见、无明见、疑见。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叫做不放逸?它的本体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你做到了多少?

【◆参考答案◆】:所谓不放逸,就是对三门小心翼翼、谨慎取舍。《学集论》中云:"所谓不放逸,即是无贪、无嗔、无痴而精进行持善法,在内心防护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福德的根本。"不放逸的本体,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进。不放逸的作用,就是受持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极乐世界”比“兜率净土”容易去吗?

【◆参考答案◆】:往生极乐世界并非是只要念佛号就可以,其他净土也是,不是念诵弥勒菩萨咒语或者名号就可以去的。往生净土需要共通的"五力",包括修善力、断恶力、自己的发愿力等等,在《净土五经》里面也多次谈到这五力——虽然经典中没有归纳。如果脱离这五力,不断恶修善,想往生净土,那是痴心妄想;如果具备五力,往生到极乐还是兜率净土,都是没有问题的,不存在哪个更容易的问题。现在有人说可能会往生到兜率外院的属于欲界的兜率天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胡说(汉地说的本来求生兜率净土反而生在外院,耽著享乐,所以得出往生西方净土容易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不可凭信)。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举例说明:发菩提心的菩萨,为什么必须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

【◆参考答案◆】:若没有通达一切学问,一方面不能成就遍知佛果,另外也不能饶益一切众生。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若未通五明,圣者不成佛,为制服摄他,自知而学之。"意思是说,菩萨若未精通五明,不可能获得一切智智的佛果,尤其在利益众生时,为了制服对佛教具有成见者,也为了摄受与佛教有因缘者,菩萨必须通达一切知识,如此才能圆满自他二利。

(8)【◆题库问题◆】:[问答题] 从哪两方面理解,调伏心能遣除一切怖畏?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1)一切万法是心所显现,心也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光明自然本体,如果认识到这一点,而安住在自己光明空性的心性本体中,则一切怖畏都会消失无踪。2)如果调伏了自己自私粗暴的心,具有一颗无我利他的悲心,那么以这种大慈大悲心就能感化恶人、非人以及毒蛇老虎等猛兽,令其转变成具有慈悲心态者。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无为法

【◆参考答案◆】:是圣智所证的真理,没有因缘的造作。即断了烦恼,证得清净自在的理法(又名无漏法)。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修行的方法有哪两种?《入行论》是哪一种?这对我们来讲有什么必要?

【◆参考答案◆】:修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安住修,一是观察修。《入行论》讲的菩提心修法,主要是观察修。观察修对我们来讲很有必要,因为很多人的分别念非常重,邪知邪见也比较多,一定要凭自己的智慧进行破析,道理上想开了、明白了,心才会自然而然趋入正道。否则很多人的习气根深蒂固,一下子扭转过来,让心一下子安住下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通过如理的观察,在猛厉的分别念也不堪一击。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