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多选] 关于公文正文首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词改为“经”
B.模范、先进产生程序有误,正确的程序是“单位推荐,民主评选”
C.“陆某等307名同志”后加“2007~2009年度”
D.“三百五十个集体”正确的写法是“350个集体”
A.“经过”一词改为“经”
B.模范、先进产生程序有误,正确的程序是“单位推荐,民主评选”
C.“陆某等307名同志”后加“2007~2009年度”
D.“三百五十个集体”正确的写法是“350个集体”
【◆参考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公文的写作要求严谨规范。A项中“经过”一次表示已经过去的事情,而“经”是通过的意思,修改正确。B项中先要通过单位的推荐,才能开始民主评选,先后顺序有误,修改正确。C项中要文字表述更加准确,故加上获得奖项的年度时间,修改正确。D项中前后文要表述一致,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所以要严谨表述,修改正确。故四项均修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2)【◆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某区人大常委会接受区长辞职
B.某县人民法院受理起诉县教育局的案件
C.某省人民政府制定《行政程序暂行规定》
D.某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长的述职报告并进行评议
A.某区人大常委会接受区长辞职
B.某县人民法院受理起诉县教育局的案件
C.某省人民政府制定《行政程序暂行规定》
D.某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长的述职报告并进行评议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员和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职,由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辞职,由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A项正确。B项,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五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的规定,“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B 项中被告为县教育局,并非县人民政府,因此 B 项案件应由县法院管辖,B项正确。C项,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因此,某省人民政府只能制定《某省行政程序暂行规定》,全国性的有关行政程序的行政法规只能由国务院制定,C项错误。D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D项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题库问题◆】:[单选] 《最后的通用语言》的作者奥斯特勒向读者讲述了世界主要语言______的命运。事实说明每种语言的“唯我独尊”到最后均是_____。波斯语差不多花了1000年才确立通用语的地位,但在短短的16年里就沦为了寻常语言。如果现在我们 ______ 英语至高无上的地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是犯了“失忆症”与“典型的想象力缺乏症”。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经坎坷 烟消云散 揣测
B.跌宕起伏 不堪一击 臆想
C.沧海桑田 明日黄花 幻想
D.此消彼长 败走麦城 预测
A.历经坎坷 烟消云散 揣测
B.跌宕起伏 不堪一击 臆想
C.沧海桑田 明日黄花 幻想
D.此消彼长 败走麦城 预测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为混搭填空题。第二空,文段中“波斯语差不多花了1000年才确立通用语的地位,但在短短的16年里就沦为了寻常语言”说明波斯语经不起打击,崇高的地位在很短的时间就失去了。A选项“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文意不符,故排除;D选项“败走麦城”形容事事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也与文意不符,故排除;C选项“明日黄花”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与文意不相关;B选项“不堪一击”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次打击;结合文意,“不堪一击”最能体现波斯语在短时间地位下降,故排除A.C.D三项。第一空,B选项中的“跌宕起伏”用来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符合文段中语言发展的命运;“臆想”是指主观的想象,符合文段中我们对英语地位的想象的语境,验证B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4)【◆题库问题◆】:[单选] 研究人员利用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来重建自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全球气温。数据显示,地球在数千年中持续降温,然后在20世纪出现前所未有的逆转。这进一步表明现代的全球变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二氧化碳排放迅速增加。海洋化石数据显示,1900年至1910年是过去11300年以来最冷的十年之一,比其他95%的年份都要冷,不过该研究指出,100年后的2000年至2010年是最暖和的十年之一。全球气温记录只能追溯到1880年,2000年至2010年是此间气温最高的十年。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A.二氧化碳排放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B.利用化石重建的全球气温时间跨度远超已有的气温记录
C.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温仍持续走低
D.研究人员重建的2000至2010年气温与全球气温记录有出入
A.二氧化碳排放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B.利用化石重建的全球气温时间跨度远超已有的气温记录
C.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全球气温仍持续走低
D.研究人员重建的2000至2010年气温与全球气温记录有出入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细节判断题须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并根据题干找出与原文不相符的。D项认为重建的2000 — 2010年气温与全球现有气温记录有出入,而文段中提到都是温度最高的十年,因此与文意不符。A项由原文中“全球变暖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的结果”可以得出,并且后文详细阐述20世纪全球气温开始逆转,但1900 — 1910年间仍是最冷的十年,可知二氧化碳排放必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温度升高。故A项与文意相符;B项文段首句明确提出利用化石重建自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至今的全球气温,尾句提到目前全球气温只能追溯到1880年。故可知B项亦符合文意;C项根据常识判断,工业革命于1840年开始,而文段提到1900 — 1910年是最冷的十年,可知C项亦符合文意。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5)【◆题库问题◆】:[单选]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频频占据了我们的视线,从毒奶粉事件到染色馒头事件,无疑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困惑;曾经轰动全国的抢盐事件,更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种冲击。很明显,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最为严重的影响,莫过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不断扩散,并由此引发的公众的困惑和不安。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
B.批判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混淆了公众的视听
C.揭示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不断扩散的实质
D.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甄别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
A.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
B.批判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混淆了公众的视听
C.揭示社会热点事件的负面效应不断扩散的实质
D.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甄别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提问可知为态度理解题。文段首先指出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的影响,后以“但是”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热点事件的不断扩散引发了公众的困惑和不安,所以作者的意图是要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
(6)【◆题库问题◆】:[单选] 当年空气质量一级日数排名第4的城市,空气质量在一级以下的天数占全年比重约为()。当年空气质量一级日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当年非蓝天日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
A.38%
B.45%
C.55%
D.62%
A.38%
B.45%
C.55%
D.62%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当年空气质量一级日数排名第4的城市为三亚,其空气质量在一级以下的天数占全年比重约为(365-228)/365×100%≈38%。
(7)【◆题库问题◆】:[单选] 孔子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对“郁郁乎文哉”的文明盛象的具体呈现。从最初的“孔子诞辰故里游”到今天的“孔子文化节”,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更是不断饱满的文化____和不断厚植的文化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涵养 继承
B.素养 传承
C.内蕴 沉积
D.内涵 积淀
A.涵养 继承
B.素养 传承
C.内蕴 沉积
D.内涵 积淀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辨析。“涵养”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素养”是指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二者多用于人,主体不对,且与“饱满”不搭,故排除A.B两项。“内蕴”是指事物内部蕴含的东西,内蕴丰富;“内涵”指内在的涵养或富含的哲理。二者都可与“不断饱满”相搭配。第二空考查词语的辨析以及固定搭配。“文化积淀”为固定搭配,同时C项“沉积”是动词,意为沉淀、堆积、聚积;“积淀”可作名词使用,意为积累沉淀(的思想、文化等),故“积淀”更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
(8)【◆题库问题◆】:[单选] 2008年,我国大专院校大约提交了()份PCT申请。国际申请是指依据《专利合作条约》提出的申请,又称PCT申请。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简称,是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一个国际性条约。PCT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申请专利所含技术的重要性和申请人抢占国际市场的迫切愿望,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下述图表数据为我国PCT申请专项调查的部分结果。图1中国PCT申请量走势(2004—2009年)图22008年PCT申请人的基本结构图3各类申请人2008年提交PCT申请的数量
A.158
B.207
C.932
D.1216
A.158
B.207
C.932
D.1216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读图可知,2008年PCT的申请量为6089份,其中大专院校所占比重为15.3%,所以大专院校提交的PCT申请为900=6000×15%<6089×15.3%<6000×16%=960,结合选项,选项C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9)【◆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原因主要是:请根据表二和文字资料回答131—135题。
A.与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传统有关
B.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
C.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
D.消费品零售价格偏高
A.与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传统有关
B.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
C.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
D.消费品零售价格偏高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家庭消费率是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称为家庭消费倾向。消费率是用以表示家庭消费行为的指标,消费率高意味着人们舍得消费,消费率低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把收入结余用于储蓄而不是提高消费。中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即期消费率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使得大多数中国家庭有积蓄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家庭长期筹集这方面的开支,压制即期消费。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家庭长期筹集这方面的开支,压制即期消费。所以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
A.商务部:信息产业部:部门
B.教务处:财务处:学校
C.村委会:常委会:乡镇
D.委员会:政治部:侨联
A.商务部:信息产业部:部门
B.教务处:财务处:学校
C.村委会:常委会:乡镇
D.委员会:政治部:侨联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前两词间的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题干前两词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与之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是A项和B项。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第一个词与第三个词间的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教育部”是“国家”的行政部门,具有相同特征的即为B项,即“教务处”是“学校”的部门。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