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压力容器考试题库
【◆参考答案◆】: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闻价值"实质上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自身系统的内在构成,而"新闻的价值"实质上是新闻的社会功能的量化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这一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前者描述新闻是什么,后者描述新闻有什么作用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怎样才能有效实现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
【◆参考答案◆】: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以及对政府和政党提出批评、表达意见,以促进其修正错误的一种社会监督活动。
开展舆论监督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
(1)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服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
(2)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3)要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
(4)要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
(5)新闻传媒要严格律己,有错必纠。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以及对政府和政党提出批评、表达意见,以促进其修正错误的一种社会监督活动。
开展舆论监督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
(1)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服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
(2)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3)要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
(4)要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
(5)新闻传媒要严格律己,有错必纠。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新闻舆论
【◆参考答案◆】:
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传播营造的舆论。通常传播者通过强化(淡化)报道某一或某类新闻、强化(淡化)评论某一或某类新闻事件的方式营造一定的新闻舆论环境,使广大的新闻收受者接受传播者的"洗礼",以传播者期望的方式议论相关舆论客体,最终形成传播者期望的舆论结果,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传播者在以新闻方式塑造舆论环境时,同样可能犯错误,即传播者可能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错误的社会舆论,或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传播营造的舆论。通常传播者通过强化(淡化)报道某一或某类新闻、强化(淡化)评论某一或某类新闻事件的方式营造一定的新闻舆论环境,使广大的新闻收受者接受传播者的"洗礼",以传播者期望的方式议论相关舆论客体,最终形成传播者期望的舆论结果,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传播者在以新闻方式塑造舆论环境时,同样可能犯错误,即传播者可能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错误的社会舆论,或以错误的新闻舆论去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推动经济发展;②引导人民思想;③培育社会风尚;④促进社会和谐。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新闻敏感在发现新闻线索中起什么作用?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参考答案◆】: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的一种综合能力。新闻敏感不仅帮助记者感知、发现,而且也能帮助记者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透过现象捕捉真正的内涵。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3.有利于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4.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1、及时大量地获取信息,产生新闻敏感。2、善于观察,用心倾听产生新闻敏感。3、深入采访产生新闻敏感,要做到‘四勤’即脚勤,嘴勤,手勤,眼勤,深入基层4、磨练新闻记者的新闻心,眼,脚,学会新闻背后的新闻。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邹韬奋从事新闻活动的事迹,以及对我们现在的启发、意义。
【◆参考答案◆】:(1)邹韬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2)其报刊活动:①1926-10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②1932-1-9,他宣布《生活》周刊已成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报;③1932-7建立生活书店,与生活周刊分开,以保存实力;④1933-7至1935-8游历欧美,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发表在《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后汇集成《萍踪寄语》。"新生事件"后返回上海,1935-11-16创办《大众生活》;⑤1936-3-7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的继续;⑥1936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1936-6-7主办《生活日报》,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份日报。同时创刊的有《生活日报星期赠刊》;⑦1936-8-23在上海创刊《生活星期刊》。"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3)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还提出了很多卓有见地的办报主张,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报刊思想:①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②密切联系读者,热忱为读者服务③办报要有创造精神,造就报刊的个性④文风要"明显畅快"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编辑的四个条件: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畅达;至少精通一种外语。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双重角色?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正确处理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媒介的代表和个体的身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既以个体的身份展示别具个性的播音和主持,又以体现媒介性质、特色为己任,因此,我们称其为双重角色。(1)个体的身份:我与非我。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我"含有许多"非我"的成分,这个"我"是朴素、自然生活中提炼出了精华的"我",是比生活中的"我"更加完善不断提升了"我"。因此主持人的"我"是"我"与"非我"的统一。(2)媒介的代表:主持人代表的是媒介。实际上主持人注重的是媒介的表现,是站在媒介的角度,根据节目的特点、形象及风格的需要加以恰当的表现。所以,主持人代表的是媒介,或者说是媒介诶的代表。(3)媒介的代表与个体的身份的关系:自我的表现要依托于媒介性质准确定位。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处理"个人的身份及媒介的代表"关系的时候,要了解主持人在新闻传播中的准确地位和作用,要清楚媒介形象、风格、内涵等,以掌握好工作的"度",将个人融入媒介之中,作媒介有效传情达意的桥梁。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参考答案◆】:
第一、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第一、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社会性的生产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9)【◆题库问题◆】:[多选] 传播新闻的主要载体是()
A.A.报纸
B.B.杂志
C.C.书籍
D.D.广播
E.E.电视
A.A.报纸
B.B.杂志
C.C.书籍
D.D.广播
E.E.电视
【◆参考答案◆】:A, D, E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传媒假事件
【◆参考答案◆】: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其特征有消息来源与报道者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