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莉莉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一直在班上借读。订教材时,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没有为她订新教材,而是帮她找了一套用过的教材。有几个同学看到她的教材,不禁问道:“怎么新书上写了这么多字?”“你的教材怎么是旧的?”她也以为是我弄错了,跑过来换新教材,我没多想,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她嘟嚷了几句,用力把教材扔进了课桌。我心里有一丝不高兴,但也没计较。没想到,下课后,她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当着许多同事的面,把教材甩到了我的办公桌上,并说道:“我不要你的怜悯!”我非常尴尬,一气之下,说了她“不仅不知恩图报,还不知好歹”一类的话。她当即哭了,一口咬定我歧视她,嫌弃她是农村来的,是在想方设法赶她走。摘自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札记

【◆参考答案◆】:(1)材料中“我”考虑到莉莉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没有为莉莉订新教材,而是帮她找了一套用过的教材。体现了“我”“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2)材料中“她也以为是我弄错了,跑过来换新教材,我没多想,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我”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应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其原委。(3)材料中“没想到,下课后,她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当着许多同事的面,把教材甩到了我的办公桌上,并说道:“我不要你的怜悯!”我非常尴尬,一气之下,说了她“不仅不知恩图报,还不知好歹”一类的话。她当即哭了,一口咬定我歧视她,嫌弃她是农村来的,是在想方设法赶她走。”“我”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当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

(2)【◆题库问题◆】:[单选] 教师方某常给学生起侮辱性错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分应当给予()。
A.行政处分或解聘
B.行政警告或拘留
C.行政强制或拘留
D.行政处罚或解聘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教师方某常给学生起侮辱性错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分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3)【◆题库问题◆】:[单选] 考试试卷上画了五大洲的图形,每个图形做了编号,要求应试者填出其中任意两个洲名。 甲想:3是欧洲,2是美洲; 乙想:4是亚洲,2是大洋洲; 丙想:1是亚洲,5是非洲; 丁想:4是非洲,3是大洋洲; 戊想:2是欧洲,5是美洲。 他们每个人都只猜对了一半。根据以上条件下列正确的是()。
A.1是亚洲,2是欧洲
B.3是欧洲,4是非洲
C.2是大洋洲,3是非洲
D.4是美洲,5是非洲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用假设法。假设甲“3是欧洲”说法正确,那么2就不是美洲。同时2也不是欧洲,5是美洲(由戊所说推出),知道4是非洲。

(4)【◆题库问题◆】:[单选] 孙老师把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到操场上,让他们在冷风中把作业写完,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艰辛。这说明,孙老师没有做到()。
A.关爱学生
B.因材施教
C.廉洁从教
D.严谨治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关爱学生要求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孙老师的行为属于体罚学生,没有做到关爱学生。

(5)【◆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规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 ) 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A.城镇
B.郊区
C.农村
D.县(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上最早发明测量地震方位仪器的是()。
A.祖冲之
B.僧一行
C.张衡
D.郦道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东汉晚期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创造“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僧一行,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其作品《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著作。

(7)【◆题库问题◆】:[单选] 李老师一个学期对父亲是副乡长的小壮家访了8次,却从未对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小龙家访过,李老师的做法( )。
A.符合主动联系家长的要求
B.有违平等待生的要求
C.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
D.有违严慈相济的要求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具体来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有违平等待生的要求。故选择B。

(8)【◆题库问题◆】:[单选] 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在()。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是教师行使权利的表现。故本题选A。

(9)【◆题库问题◆】:[单选] 班的一次联欢活动有学生没有参加,何捷、小马、丹丹、小珍中有一人没有参加,其他三人都参加了,老师在询问时,他们做了如下的回答:何捷:小马没来。小马:我不但参加了,而且还表演了节目。丹丹:我晚来了一会儿,但一直到晚会结束才走。小珍:如果丹丹来了,那就是我没来。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则以下哪项成立?()。
A.小珍没参加
B.何捷没参加
C.丹丹没参加
D.小马没参加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四个人的四句话实际上分别是“小马没来”,“小马来了”,“丹丹来了”,“如果丹丹来了,则小珍没来”。其中,“小马没来”和“小马来了”是互相矛盾的,这两句话中必然有一句真话,一句假话,既然四句话中只有一句假话,假话就一定是这两句中的一句,那么,“丹丹来了”和“如果丹丹来了,则小珍没来”都是真话,因此,可以推出“小珍没来”。故选A。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1)作者为什么说“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2)请另举一例,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的理解。谈美朱光潜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参考答案◆】:(1)古松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2)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了风格不同的散文.各有千秋而传世。朱自清的文章感情强烈而行文质朴;俞平伯的文章在细腻柔婉的描写中,插入一些哲理的分析,苦涩而玄妙。对同一事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处境和不同心情时看法也不同。不同的人由于身份、经历、性格等原因的不同,对于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答案解析◆】: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