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施工员题库
【◆参考答案◆】:黄胖水肿。
【◆答案解析◆】:捷效丸【来源】《仙拈集》卷一。【组成】砂仁川椒各30克针砂(醋炒红)90克大麦不拘多少(炒,磨面)大黑枣500克(去棱、皮)【用法】将大麦面打糊,共捣为丸。每服6克,早、晚用好酒送下。【主治】黄胖水肿。
(2)【◆题库问题◆】:[问答题] 益血润肠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阴亏血虚,大便干结不通。滋阴养血,润燥通便。
【◆答案解析◆】:益血润肠丸【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六。【组成】热地黄180克杏仁(炒,去皮、尖)麻仁各90克(以上三味俱杵膏)枳壳(麸炒)橘红各75克阿胶(炒)肉苁蓉各45克苏子荆芥各30克当归90克【用法】上药研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6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功用】滋阴养血,润燥通便。【主治】阴亏血虚,大便干结不通。
(3)【◆题库问题◆】:[问答题] 石莲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梦遗泄精,小便白浊。
【◆答案解析◆】:石莲散【来源】《医学入门》卷七。【组成】石莲肉益智仁龙骨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米饮调服。【主治】梦遗泄精,小便白浊。
(4)【◆题库问题◆】:[问答题] 理肺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喘嗽,胁肋刺痛,不得眠睡。宜肺平喘,理气化痰。
【◆答案解析◆】:理肺散【来源】《普济方》卷一六三。【组成】杏仁(去皮、尖,炒)马兜铃(炒)汉防己茯苓陈皮桔梗各30克葶苈7.5克【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和滓,食后温服。【功用】宜肺平喘,理气化痰。【主治】喘嗽,胁肋刺痛,不得眠睡。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羊脂煎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久痢不愈。
【◆答案解析◆】:羊脂煎【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组成】乱发(灰汁洗去垢腻,烧末)黄连(末)各20克乌梅肉60克醋80毫升(煎取稠)白蜡2块(棋子大)羊脂1块(棋子大)蜜80毫升【用法】上七味,入铜器中汤上煎之,不停搅拌,至可作丸时,制为梧桐子大丸。每服30丸,米饮送下,日三服。【主治】久痢不愈。
(6)【◆题库问题◆】:[问答题] 鸡膍胵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小便数而多。
【◆答案解析◆】:鸡膍胵丸【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组成】鸡膍胵60克(微炙)黄耆60克(锉)龙骨30克黄连15克(去须)麦门冬30克(去心,焙)土瓜根15克熟干地黄30克【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腹时以粥饮送下30丸。【主治】小便数而多。按:本方原名"鸡膍胵散",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二一六改。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葛豉粥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热病初起,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背脊强,口鼻手足微冷,小便赤黄。
【◆答案解析◆】:葛豉粥【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七。【组成】葛根60克(锉)葱白5茎(并须、白)豉30克生姜30克(切)【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煎至220毫升,去滓,下粳米60克,煮作粥,乘热顿服,衣盖取汗。【主治】热病初起,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背脊强,口鼻手足微冷,小便赤黄。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朱砂安神丸中配伍黄连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清心泻火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干葛石膏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阳明燥火,胁肋疼痛。
【◆答案解析◆】:干葛石膏汤【来源】《症因脉治》卷一。【组成】干葛柴胡黄芩石膏枳壳广皮甘草木通紫苏梗【用法】水煎服。【主治】阳明燥火,胁肋疼痛。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乌金散4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身热口燥,头痛如破,气块筑痛,下黄水如葵汁。
【◆答案解析◆】:乌金散4【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五。【组成】百草霜(锅内炒烟尽为度)紫金皮(米泔浸,煮熟,炒焦色)粉草(炙)【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艾汤或用淡醋调服。【主治】身热口燥,头痛如破,气块筑痛,下黄水如葵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