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分别用RA.RB.RC和RD表示,则下列正确的是: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81—85题。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80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人均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0%;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人均转移性收入5709元,增长1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比上年增加2279元。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加532元,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长12.9%。其中,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人均牧业纯收入463元,牧业收入在2009年和2010年出现连续下降后,增速大幅度回升至30.1%。这主要是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所致。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其中,人均第二产业纯收入193元,增加11元,增长5.8%;人均第三产业纯收入509元,增加90元,增长21.4%。人均财产性收入229元,增加2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长24.4%。
A.RB>RC>RA>RD
B.RA<RC<RD<RB
C.RA>RB>RC>RD
D.RA<RB<RC<RD
A.RB>RC>RA>RD
B.RA<RC<RD<RB
C.RA>RB>RC>RD
D.RA<RB<RC<RD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B.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C.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D.做好老师,要有引路意识
A.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B.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C.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D.做好老师,要有引路意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老师的重要作用,接着通过正反两种表达方式点明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当好老师的指路明灯,后文通过引用古人名言进行论证,末句再次强调好老师应当“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A项为同义替换。B项“道德情操”、C项“扎实学识”均为无中生有;D项的“有引路意识”是对文段“传道”一词的错误理解,不能等同于理想信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题库问题◆】:[单选] 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 )的基本方针。
A.“多予、少取、放活”
B.“改革、创新、搞活”
C.“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D.“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A.“多予、少取、放活”
B.“改革、创新、搞活”
C.“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D.“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针有三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4)【◆题库问题◆】:[单选] -3,12,25/3,42/5,( )
A.73/9
B.89/11
C.9
D.15
A.73/9
B.89/11
C.9
D.15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单选] 现代中医借助西医的物理检验手段,提高传统的“望-闻-问-切-处”的诊断准确性。这样的优化属于:
A.工期优化
B.技术优化
C.成本优化
D.流程优化
A.工期优化
B.技术优化
C.成本优化
D.流程优化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借助西医的物理检验手段,提高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引入了新的技术,属于技术层面的优化。未体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也并没有流程上的变更,可排除A.C.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B。
(6)【◆题库问题◆】:[单选] 不规则需求是指某些物品或者服务的市场需求在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甚至一天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的一种需求状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不规则需求()
A.早晚高峰期出租车供不应求
B.某电商店庆打折,活动当天点击量剧增
C.某博物馆引进一批梵高画作巡展,游客蜂拥而至
D.某品牌牙刷分为软、硬、中三种以面向不同消费者
A.早晚高峰期出租车供不应求
B.某电商店庆打折,活动当天点击量剧增
C.某博物馆引进一批梵高画作巡展,游客蜂拥而至
D.某品牌牙刷分为软、硬、中三种以面向不同消费者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定义要点为:①某些物品或者服务的市场需求;②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甚至一天不同时间的上下波动很大。A项,出租车的需求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上下波动很大,符合定义,当选。B项主体是电商的点击量,不属于市场需求,不符合定义①,C.D两项未体现出需求上下波动,不符合定义①,均排除。因此A项当选。
(7)【◆题库问题◆】:[单选] 这段文字主要()。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之前普遍认为“极其可能”是人类影响造成的。但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气候变暖变化存在约500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该研究还认为:今年已经达到这一暖相位的峰值位置,接下来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即将开始百年气候变冷周期,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通过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科学家就利用这一优势,分析了5350年以来(截至2005年)小龙湾玛珥湖周边地区植物花粉种类的变化。在植物花粉含量的变化中,有两种花粉(适合寒冷气候的松树花粉和适合温暖气候的栎属花粉)的含量相互消长,呈现周期性变化。根据松树花粉增加和栎属花粉减少的峰值,指示的气候最寒冷时期先后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公元年220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年1200年、公元年900年、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以及公元200年、700年、1200年和1800年前后,约年500年出现一次寒冷期。花粉含量的谱分析结果也呈现出显著的500年周期。在中国历史上,1550年至1851年,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极寒天气,被称为“明清小冰期”。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这方面卓有成果,他注意到,清朝初年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北游录》,里面提到当时不但中国北方寒冷,就连江南也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1654年(顺治十一年)11月,京杭大运河的吴江段冰厚三尺多,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阳历11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由于温度下降,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遭受了打击。清朝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记载,江西柑橘本是贡品,当地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树常常被冻死,橘农吓得不敢再种橘树。“明清小冰期”应该算得上是距离今最近的一次寒冷时期了。中科院的研究认为,大约从公元1830年开始了一个暖期,现在处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可能已经达到峰值位置,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A.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B.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C.介绍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成果
D.论证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A.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B.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C.介绍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成果
D.论证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段文字为“总分”结构,先强调了关于“气候变暖的新观点”:气候变暖存在500年的自然周期;随后通过对“花粉”的研究和“明清小冰期”来进行解释说明。可知,是在介绍气候变化研究的新成果。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8)【◆题库问题◆】:[单选]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_____ 中。这里所谓的礼治也许就是通常所谓的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_____,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态 歧义
B.模式 偏差
C.情态 误解
D.形势 干扰
A.形态 歧义
B.模式 偏差
C.情态 误解
D.形势 干扰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一般情况下,“引起”不与“偏差”“干扰”搭配,常见搭配为“出现偏差”“受到干扰”。故可排除B.D两项。对比“歧义”与“误解”,前者强调同一事件理解出两种不同的含义,后者强调对于某事物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根据后文“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是对“礼治”“人治”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A项。基本锁定C项。第一空验证,“社会情态”即社会的情况、状态,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
(9)【◆题库问题◆】:[单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 )。
A.重要快速发展期
B.重要战略机遇期
C.重要改革机遇期
D.重要战略转折期
A.重要快速发展期
B.重要战略机遇期
C.重要改革机遇期
D.重要战略转折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考察时政常识,【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题库问题◆】:[单选] 谎言:欺骗
A.谎言:欺骗
B.谗言:无知
C.佯言:委婉
D.诤言:劝诫
A.谎言:欺骗
B.谗言:无知
C.佯言:委婉
D.诤言:劝诫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题干两词之间为对应关系,谎言的目的是欺骗,其中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谣言与抱怨非对应关系,谣言的目的并非抱怨,可以对应蛊惑,排除;B项,谗言为名词,无知为形容词,与题干词性不能对应,排除;C项,佯言为动词,委婉为形容词,与题干词性不能对应,排除;D项,诤言意为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名词词性。诤言的目的为劝诫,与题干逻辑关系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