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建筑工程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2)【◆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关于钢筋工程施工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
B.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下面
C.双层钢筋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上
D.在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上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E.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
A.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
B.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下面
C.双层钢筋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上
D.在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上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E.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
【◆参考答案◆】:A,D,E
【◆答案解析◆】:ADE
(3)【◆题库问题◆】:[单选] 设计使用年限50年的普通住宅工程,其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20
B.C25
C.C30
D.C35
A.C20
B.C25
C.C30
D.C35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设计年限为50 年的建筑物,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干C25。参见教材P6 。
(4)【◆题库问题◆】:[单选] 民事诉讼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 )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A.45日
B.60日
C.3个月
D.6个月
A.45日
B.60日
C.3个月
D.6个月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单选] 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构成,不包括( )。
A.数据处理设备
B.信息处理设备
C.数据通信网络
D.软件系统
A.数据处理设备
B.信息处理设备
C.数据通信网络
D.软件系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考点】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的构成。【解析】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由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构成:数据处理设备、数据通信网络、软件系统。因此,正确选项是B。
(6)【◆题库问题◆】:[多选] 某工程施工中,因脚手架坍塌导致65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对该事件的正确处理是( )。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向设区的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该施工单位可以自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要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
【◆参考答案◆】:C,D,E
【◆答案解析◆】:因脚手架坍塌导致了65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属于一般事故。一般事故应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
(7)【◆题库问题◆】:[多选] 关于工程建设缺陷责任期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发包人导致竣工迟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进入缺陷责任期
B.缺陷责任期一般为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
C.发包人导致竣工迟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60天后,自动进入缺陷责任期
D.缺陷责任期一般从工程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
E.承包人导致竣工迟延的,缺陷责任期从实际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计
A.发包人导致竣工迟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进入缺陷责任期
B.缺陷责任期一般为6个月、12个月或24个月
C.发包人导致竣工迟延的,在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后60天后,自动进入缺陷责任期
D.缺陷责任期一般从工程通过竣(交)工验收之日起计
E.承包人导致竣工迟延的,缺陷责任期从实际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计
【◆参考答案◆】:B,D,E
(8)【◆题库问题◆】:[多选] 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中,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采用( )等施工。
A.墙洞法
B.中洞法
C.柱洞法
D.侧洞法
E.洞桩法
A.墙洞法
B.中洞法
C.柱洞法
D.侧洞法
E.洞桩法
【◆参考答案◆】:B,C,D,E
(9)【◆题库问题◆】:[多选]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 )。
A.安全防护用具
B.机械设备
C.施工机具及配件
D.消防设施
E.建筑材料
A.安全防护用具
B.机械设备
C.施工机具及配件
D.消防设施
E.建筑材料
【◆参考答案◆】:A,B,C,D
(10)【◆题库问题◆】:[单选] 拆除的模板在堆放时,不能过于靠近楼层边沿,应满足( )的要求。
A.边沿留出不小于1.0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0m
B.边沿留出不小于1.0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
C.边沿留出不小于1.5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0m
D.边沿留出不小于1.5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
A.边沿留出不小于1.0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0m
B.边沿留出不小于1.0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
C.边沿留出不小于1.5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0m
D.边沿留出不小于1.5m的安全距离,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