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施工员题库
【◆参考答案◆】:小儿痘疹,表里有热,四肢大热,大便难者。
【◆答案解析◆】:七物升麻丸【来源】《政和本草》卷六引《本草图经》。【组成】升麻犀角黄芩朴消栀子大黄各60克豉2升(微熬)【用法】上药同捣散,蜜丸,如黍米大。四肢大热,大便难,即服30丸,取微利为止;若四肢小热,于食后服20丸。【主治】小儿痘疹,表里有热,四肢大热,大便难者。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会厌逐瘀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呃逆,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
【◆答案解析◆】:会厌逐瘀汤【来源】《医林改错》卷下。【组成】桃仁15克(炒)红花15克甘草9克桔梗9克生地12克当归6克玄参3克柴胡3克枳壳6克赤芍6克【用法】水煎服。【主治】呃逆,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
(3)【◆题库问题◆】:[问答题] 吴茱萸汤4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温阳运脾,理气消胀。
【◆答案解析◆】:吴茱萸汤4【来源】《宜明论方》卷一。【组成】吴茱萸(汤淘,炒)厚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60克白术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功用】温阳运脾,理气消胀。【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茯苓理中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霍乱,脐上筑而悸。
【◆答案解析◆】:茯苓理中汤【来源】《外台秘要》卷六。【组成】茯苓6克甘草9克(炙)干姜3克(炮)人参9克木瓜9克【用法】上五味,哎咀。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为四服。【主治】霍乱,脐上筑而悸。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夜光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内障目暗,瞳神散大,视物昏花。滋肾平肝,清热明目。
【◆答案解析◆】:夜光丸【来源】《瑞竹堂经验方》卷三。【异名】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卷七)。【组成】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生地黄熟地黄新罗参(去芦)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各30克枸杞子(拣净)牛膝(酒浸,另捣)金钗石斛(酒浸,焙干,另捣)草决明(炒)杏仁(去皮、尖,炒)甘菊(拣净)菟丝子(酒浸,焙干,另捣)羚羊角(镑)各23克肉苁蓉(酒浸,焙干,另捣)五味子(炒)防风甘草(炙赤色,锉)沙苑蒺藜(炒)黄连(去须)枳壳(去瓤,面炒)川芎生乌犀(镑)青葙子各15克【用法】上药除另捣外,均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盐汤亦可。【功用】滋肾平肝,清热明目。【主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内障目暗,瞳神散大,视物昏花。
(6)【◆题库问题◆】:[问答题] 立安散1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脾疼正发。
【◆答案解析◆】:立安散1【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五。【组成】穿山甲不拘多少(用温水洗去原着肉、皮、膜,好醋浸,炙令焦)【用法】上药为细末。每发时,用烂锉薤白1茎,药3克,热酒调下,食后。【主治】脾疼正发。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举胎四物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孕妇转胞,胞系了戾,小便不通,饮食如常,心烦不得卧者。补气养血,升提举胎。
【◆答案解析◆】:举胎四物汤【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人参白术各6克陈皮升麻各3克【用法】上药锉碎。水煎服。服后用探吐法,吐后再服再吐,如此三四次。【功用】补气养血,升提举胎。【主治】孕妇转胞,胞系了戾,小便不通,饮食如常,心烦不得卧者。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川芎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头面伤。
【◆答案解析◆】:川芎汤【来源】《伤科补要》卷四。【组成】川芎白芷防风当归赤芍生地羌活陈皮黄荆子花粉茄皮【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服。【主治】头面伤。
(9)【◆题库问题◆】:[问答题] 麋角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夜梦鬼交,精泄不禁。
【◆答案解析◆】:麋角丸【来源】《鸡峰普济方》卷九。【组成】麋角250克(镑细,以牛乳少许拌和得所,于小甑子内以大麦压蒸一伏时)黄耆补骨脂当归龙骨各60克韭子90克蛇床子石龙芮覆盆子附子远志续断石斛柏子仁各30克人参15克【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30丸。【主治】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夜梦鬼交,精泄不禁。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海金沙散1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逐水祛湿。
【◆答案解析◆】:海金沙散1【来源】《医学发明》卷六。【组成】牵牛45克(半生半炒)甘遂15克海金沙15克【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倒流水150毫升煎沸调下,空腹时服。得利止后服。【功用】逐水祛湿。【主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按:《卫生宝鉴》卷十四载本方有白术,主治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