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官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

  •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官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到了秦朝时,在文书上玺印封缄,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已是普遍的一种做法。到了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为把守关隘的比喻词。《后汉书·隗嚣传》记载:“(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说明守关如封泥,应小心翼翼,不得有一丝疏漏。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历代公文的保密方法
B.“封泥”一词的演变过程
C.档案储存办法的演变
D.史书对文书保存方法的记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为按时间先后顺序论述的并列结构,首句指出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接着依次论述了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东汉时期的公文保密办法。对文段内容归纳概括,A 项准确。B 项“封泥”只出现在秦朝和东汉,表述片面,排除。C.D 两项主题词与文段不符,文段谈论的是公文的保密方法而非“档案存储方法”或“文书保存方法”,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题库问题◆】:[单选] 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航船行进在“新常态”这片新海域上。尽管有风浪、礁石,但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世人_____的答卷,呈现出增长平稳、改革深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瞩目
B.注目
C.炫目
D.侧目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及固定搭配。空格处与“令世人”搭配共同形容“答卷”,且根据后文的内容可知这份答卷是一份写满成就的答卷。选项中“令人瞩目”、“举世瞩目”为常见固定搭配,且多用于修饰“成就”。故A项为正确答案。B项注目强调集中目光,如这身打扮太惹人注目了。C项炫目指耀眼夺目,如南京路上光彩炫目。D项侧目指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或愤恨,如侧目而视。故正确答案为A。

(3)【◆题库问题◆】:[单选] 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弩之末 为而无效
B.强弩之末 苦心孤诣
C.聪明之害 苦心孤诣
D.聪明之害 为而无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成语的辨析填空。第一空,“强驽之末”比喻很强的力量已经微弱,从文中“聪明达到极顶处”、“退而守愚藏拙”可知,并非是聪明达到极顶处就不再聪明,因而不宜用“强驽之末”,该情形是由于过于聪明造成的,故“聪明之害”符合文意。第二空,对应前后句,前句“为”与“不为”无别,后句为“不为以养吾生”,根据对应关系,第二空应该填入关于“为”的词语,故选“为而无效”。故正确答案为D。

(4)【◆题库问题◆】:[单选]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强制性
B.无偿性
C.非排他性
D.排他性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公共产品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出国一个人而发生变化。二是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故正确答案为C。

(5)【◆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有关纳入各类生活保障范围的城镇残疾人和农村残疾人人数的说法,错误的是:2012年,某省加大扶持贫困残疾人力度,财政投入扶贫资金3816.3万元,比上年大幅增长18%,扶持贫困残疾人员56561人,脱贫35110人,享受优惠政策的贫困残疾人117727人,比上年增加3%。截止2012年底,城镇残疾人员安排就业人数共227192人,其中,集中就业25135人,按比例就业合计 91384 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110673人。农村残疾人实际就业630900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515278人,从事其他形式就业115622人。2012年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133546人,城镇残疾居民参加社会保险235584人。2012年有14个区县确定为中央新农保的试点县,试点地区参保新农保22717人,参保率为34.5%;其中重度残疾人参保占19.9%。城镇纳入各类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计147438人。其中,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87922人;其中供养3758人,临时救济22423人,定期补助33335人,农村纳入各类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计339075人。其中,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共有221132人,五保供养18146人,临时救济32719人,定期补助67078人。截止2012年底,省、市、县、乡级残联实有人员5591人,比上年增加11.8%,全省21个地级市中的 3个地级市与121个县(市、区)中的61个县(市、区)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全省1589个乡镇街道中已建残联1547个;全省19435个村(社区)中已建残协10537个。
A.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领取定期补助的残疾人数数量都高于领取临时救济的残疾人数量
B.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都是当地残疾人生活保障的主要形式
C.在所有被纳入生活保障范围的城镇残疾人群中,集中供养者的比例高于享受生活保障的农村残疾人中五保供养者的比例
D.在所有被纳入生活保障范围的城镇残疾人群中,享受定期补助的人数比例高于农村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项:根据材料第四段,可知A项说法正确。B项:根据材料第四段,可知城镇和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占纳入各类生活保障的残疾人的比重都超过50%,正确。C项:根据材料第四段,纳入生活保障范围的城镇残疾人中,集中供养者的比例为×100%<3%;享受生活保障的农村残疾人中,五保供养者的比例为×100%>×100%=4.5%,前者低于后者,错误。D项:根据材料第四段,纳入各类生活保障范围的残疾人中,城镇享受定期补助的比例为×100%>×100%=20%,农村的比例为×100%<×100%=20%,正确。

(6)【◆题库问题◆】:[单选] 瓶子原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分别加入A.B两种酒精溶液100克和400克(假设溶液不会溢出),测得瓶子里的酒精浓度为14%,若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B种的2倍,则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A.20%
B.24%
C.30%
D.36%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方法一:设B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为x,则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为2x,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4%,解得x=10%,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为20%。方法二:利用线段法:设A.B混合溶液的浓度为x。混合后溶液的浓度为14%写中间,混合前的溶液x、15%写两边,溶液的量与线段的距离成反比,溶液的量之比为1:2,那么距离之比为2:1,解得x=12,则B溶液浓度小于12%,那么A溶液一定小于24%。故正确答案为A。

(7)【◆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地图:地球仪
A.一元纸币:一元硬币
B.纸飞机:飞机模型
C.肖邦画像:肖邦雕塑
D.楼房平面图:楼房三维图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世界地图是平面的,而地球仪是立体的。D选项中的楼房三维图也是平面图,符合条件的只有C选项,所以选择C选项。

(8)【◆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液体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油易挥发,且挥发后与空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
B.生物柴油具有“老化”倾向,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
C.柴油能量密度高,燃油消耗率低,但废气中所含有害成分较多
D.汽油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贮运过程中容易出现早期氧化变质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项:煤油是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经分馏或裂化而得。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挥发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A项表述正确。 B项: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其在物理性质上与石化柴油接近,但化学组成不同。生物柴油具有“老化”倾向,加热不宜超过80℃,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B项表述正确。 C项:比起汽油来,柴油含更多的杂质,它燃烧时也更容易产生烟尘,造成空气污染。但柴油不像汽油般会产生有毒气体,因此,比汽油更环保和健康,但相对来讲这种有害气体依然较多。 D项:汽油的成分非常复杂,由于汽油在提炼过程中不能完全清除含有硫化物等腐蚀性物质,会在运输过程中在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会对储罐、管线、阀门、汽化器、气缸等设备产生一定腐蚀的情况,但理论上讲如果汽油能提纯到不含任何硫化物等腐蚀性物质的时候就不会有腐蚀作用,且有一定的稳定性,早期不易氧化而变质。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规律的是:
A.如图A
B.如图B
C.如图C
D.如图D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题干中的图形只关于竖轴对称。A.D不仅关于轴对称,还关于满足中心对称;B既不关于竖轴对称,也不关于横轴对称;C只关于竖轴对称。故正确答案为C。

(10)【◆题库问题◆】:[单选] X分子具有Y结构,串联起了大量的原子,由该分子组成的某种物质在同类型的物质中具有很强的的导热性。很明显,分子内包含大量原子是使得该物质拥有极强的导热性所必不可少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有的分子拥有别的结构,也串联起了大量的原子,并拥有很强的导热性
B.有的物质导热性不强,但是它的分子中包含了大量的原子
C.有的物质导热性很强,但是其分子不具备Y结构
D.有的物质导热性不强,但是其分子具备类似的结构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分子内包含大量原子是使得该物质拥有极强的导热性必不可少的论据:X分子具有Y结构,串联起了大量的原子,由该分子组成的某种物质在同类型的物质中具有很强的导热性题目的论证方式为:发现了分子的两种现象:1是拥有大量原子,2是分子构成的物质能导热,结论就将这两个点联系起来,推出了因果关系。要想削弱,最强的无疑是有些物质能导热,但不是具有大量原子。可惜,ABCD没有这样的表述,那么再仔细探究一下几个选项: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选项A选项:有别的结构的大量原子的物质有很强的导热性,说明无论结构如何,只要有大量原子就有好的导热性,支持了论点,排除;B选项:表明有大量原子但是导热性不强,题干说的是有原子导热性强,通过对比论证的方式,说明原子与导热性是否强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是对论证的削弱;C选项:导热性强但不具备Y结构,讨论的是导热性与Y结构之间的关系,题干讨论的是导热性与原子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对题干削弱,排除;D选项:说的是导热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而题干讨论的是导热性与原子之间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