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老舍与京味小说的关系。
【◆参考答案◆】: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从他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色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梁生宝与梁三老汉形象塑造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梁生宝是一个新英雄人物形象,具备当时新英雄人物的必备的精神品质。(2)梁三老汉是一个"中间人物"的形象,他具有性格的二重性。(3)作者是在对比中来塑造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从政治的角度,从阶级性的视角来塑造人物的,但在梁生宝的身上政治的阶级性市郊更加明显和强烈,而在梁三老汉的身上还体现了明显的人性视角和人情味。(4)作者把梁生宝和梁三老汉都是当作典型人物来塑造的,但是在梁生宝身上还有着一定的概念化和理想化的痕迹,而在梁三老汉的身上则几乎没有雕琢之痕,形象鲜活,达到了更高的典型化高度。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唐僧取经诗话》是部什么样的书?它对后世小说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唐僧取经诗话》,一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宋元说经话本,作者不详。全书分上中下三卷,文中以诗代话,属于“小说”范畴的“诗话体”。《唐僧取经诗话》叙述唐僧玄奘和猴行者西天取经,终于克服重重险阻,胜利返回的故事。全书共十七个章节,缺首章,每节标明题目次序,实为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各节内容长短不齐,当为说话人讲说的提纲梗概。这部书也是唐僧取经故事最早的书面记载,书以“诗话”命名,则因每节必以诗作结之故,且这些诗句皆出于书中人物之口,和“小说”话本的结尾诗不同。《唐僧取经诗话》虽然并非吴承恩《西游记》依据的蓝本,它在叙述方法、取经人数和故事情节方面都独具特点。但应当看到,此书中所叙述的故事亦略具《西游记》小说的雏形。特别是此书中的中心人物已由玄奘逐渐变为化作“白衣秀士”的猴行者,他自称是花果山紫云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且神通广大智勇相全,而且还增加了深沙神,即沙僧前身。这与史载有了质的变化,突破了作为史传的《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框框,富于神话色彩。《取经诗话》文字较为简略,但它为《西游记》和后代小说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参考答案◆】:鲁迅的《铸剑》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杰作。深沉炽烈的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离奇荒诞的情节,夸张的手法,构成浪漫主义的主要倾向。小说以复仇为主题,而描写的却是幻想世界,采用神话的手法,用在现实中荒诞离奇的故事,表达作者观念中的特定内涵,特别是金鼎沸水中头的歌舞和三头搏斗,堪称浪漫主义的极致,把誓死向暴君讨还血债,至死也不停息战斗的复仇精神,表现得笔酣墨畅,元气淋漓。这种用非现实性描写表达现实意志的浪漫主义幻想与想象,不仅增强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6)【◆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哪些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A.《月牙儿》
B.《丈夫》
C.《断魂枪》
D.《王谢子弟》
E.《长河》
A.《月牙儿》
B.《丈夫》
C.《断魂枪》
D.《王谢子弟》
E.《长河》
【◆参考答案◆】:B, D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憩园》
【◆参考答案◆】:巴金在四十年代创作的中篇小说《憩园》可以说是"激流三部曲"的尾声,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败落之后的情形。作品以第一人称"我"黎先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把姚、杨两家的变迁联系起来,交错展示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家庭的衰败的必然性,谴责了旧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摧残。小说是由众多的生活片断联缀而成,构思精巧、独特,情节发展零散但不杂乱,错落有致。
(8)【◆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哪些人物是《原野》中的形象?()
A.曾文清
B.仇虎
C.焦大星
D.金子
E.鲁贵
A.曾文清
B.仇虎
C.焦大星
D.金子
E.鲁贵
【◆参考答案◆】:B, C, D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第四次文代会
【◆参考答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召开。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说明的道理。
【◆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要说明的道理是:1、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听信别人的阿谀奉承。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