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如果你碰到类似案例中的所描述的情况,你认为如何处理为妥?案例老师在讲授《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时,要求学生们回忆一下自己曾经被诱惑的事件并写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当时为何会被诱惑,又是如何成功抵制了诱惑的。同学们都陷入思考中,然后开始下笔写起来。之后在学生的发言阶段,有的学生说曾被网游诱惑,在家长的管教下戒掉了网瘾;有的说曾被邻居弟弟的零食诱惑,偷偷拿压岁钱去买······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曾经被诱惑的事例。然后老师让一位多次举手的同学发言,同学站起后问老师:“老师,你总让我们说我们曾被诱惑的事,那您像我们这么大时就没有被诱惑的事吗?您也跟我们讲一讲吧!”
【◆参考答案◆】:(1)放下老师的架子,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平等地参与讨论。要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见解。(2)直面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维,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有自己的疑惑和迷惘。如果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无视学生的精神需求,只是一味地进行空洞的说教,甚至回避问题,就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3)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与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
【◆答案解析◆】:略
(2)【◆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南北方饮食文化差距非常大。对于喝茶,北方人喜欢用大如半个篮球的海碗,而南方人偏爱小巧秀气的茶杯。北方饮食偏粗犷,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而且喜欢偏咸的口味。而南方饮食则比较细腻,喜欢精致的食物,更喜欢甜的食品。这反映文化具有()。
A.民族性
B.继承性
C.区域性
D.世界性
A.民族性
B.继承性
C.区域性
D.世界性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以南北方两个地域来介绍饮食文化的区别的,因此反映的是文化的区域性。
(3)【◆题库问题◆】:[单选]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么,下列选项中,()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原则。
A.艰苦奋斗
B.勤俭持家
C.诚实守信
D.文明礼貌
A.艰苦奋斗
B.勤俭持家
C.诚实守信
D.文明礼貌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内容,同时也是法律原则的内容。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不属于我国继承方式的是()。
A.法定继承
B.自然继承
C.遗嘱继承
D.馈赠
A.法定继承
B.自然继承
C.遗嘱继承
D.馈赠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我国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馈赠、馈赠抚养协议。因此,本题选B。
(5)【◆题库问题◆】:[单选] 教师总喜欢采用奖励红花、星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份小礼物,一般都能收到良好效果。该方法广泛运用于低年级班级。教师采用的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榜样示范法
C.代币奖励法
D.行为塑造法
A.系统脱敏法
B.榜样示范法
C.代币奖励法
D.行为塑造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都可以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足”现象而使强化失效。因此选C。
(6)【◆题库问题◆】:[单选]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是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中的()。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安定有序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安定有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因此选B。
(7)【◆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用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评析该课堂实录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下列材料是某老师的一节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实录片段。课题:享受学习教学实录课堂导入:猜谜揭题(痛并快乐着——打一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我诉我心教师:(现在请每位学生写出一条自己认为学习最苦的地方,和自己学习中的快乐瞬间,让我们一起分担苦恼,分享快乐。)生:略(分别倾诉自己的苦与乐)师:学习中充满了如此多的苦与乐,那么你们觉得是苦多一些,还是乐多一些呢?你们喜欢学习吗?生:苦多(绝大部分学生)生:不喜欢(大部分学生)生:因为苦比快乐多多了,快乐的时候少,辛苦、苦恼、苦闷、痛苦的时候多。师:哦,这是你们真实的感受,是吗?那么对于不喜欢的学习,你们或做什么选择呢?(出示投影)师:是放弃还是不放弃?生:不放弃(不约而同)师:既然都选择不放弃,但学习中又有这么多苦,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在选择继续学习之后,希望自己过一种怎样的学习生活呢?是痛苦煎熬,还是享受快乐呢?生:当然想享受快乐!师:好,大家都愿意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享受快乐,没有人愿意自己在痛苦中煎熬,但是如果我们心里装着这么多的苦,就不可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我们必须去寻找快乐,而且是苦中作乐。二、快乐在我心1. 播放小故事:《国王的幸福法则》师:故事中说“只要奉行了这宝贵的智慧,就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如此神奇的法则!大家想想这张纸上可能会写着什么呢?生:智慧、勤劳······师:其实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那么国王为什么要告诉大家这句话呢?生:国王是要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教师总结:略这就是我们的快乐秘笈之一:端正学习态度,有些苦就不是真正的苦。2. 小游戏:《味道好吗?》师:刚才讲到吃东西,老师还真带来了一些好东西,这是什么?生:巧克力!(非常踊跃)师:是的,现在我要请两位同学上来尝尝我的巧克力味道如何,不过有个小小的条件:两位同学要比一比,谁先把手中的那块吃完,然后就能赢得我手中的另一块。谁愿意来试一试?生:我来!(非常踊跃)师:好,我们已经请上了两位同学,现在比赛开始!两位同学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还没来得及尝就迫不及待的吞下去。师:好,有一位同学已经吞完了,我想问一下,味道如何?生甲:有点硬,没觉得有什么味道。生乙:还没来得及尝,已经吞下去了。师:真可惜!我再请两位同学上来品尝,这次是谁先尝出它真正的味道谁赢。两位同学开始慢慢品味,细细品尝。生:味道很浓,特别是巧克力在嘴里融化的时候,很香很香。师:你说得我直咽口水啊。现在哪位同学告诉我,为什么第一组同学觉得没有味道?而第二组同学能够享受巧克力的香浓美味呢?生:因为第一组同学的目的是比赛,所以他们完全没有品位过程,而只注重结果。目的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教师小结:略。快乐学习的第二个秘笈:明确学习目的,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3. 看小故事:《枯井里的驴》师:这深陷枯井的驴,是怎么走出困境的呢?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呢?生:面临困境,一定要靠自己,要会动脑筋······师:学习同样是如此,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要改变自己,特别是心态。师:喜欢旅游探险吗?为什么?生:喜欢。可以开拓眼界,还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师:想体育比赛拿第一吗?生:想!(大声的)师:告诉你们一个诀窍,和小学生小朋友一起比赛,保证拿第一!生:没意思!(不屑的,失望的)师:为什么拿了第一还不高兴?生:没有成就感!师:没有挑战就没有超越,没有超越就没有成功!快乐秘笈三:调整心态,品味成长与超越的精彩过程!三、将心比心播放动画《我要上学》学生一边看,一边感受,表情沉重,心灵震动,许多学生眼眶湿润,继而泪流满面。师“我要上学!”当我们听着那一声声渴望上学的呼喊时,不知道此时的你们又是如何理解“苦乐交织”的学习的,难道这种苦不是一种乐吗?
【◆参考答案◆】: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变大,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享受学习的快乐。此活动过程中,教师选用了视频、游戏体验和讲故事,以幽默、积极参与和升华情感的形式掌握享受学习快乐的三个秘笈,符合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人文性与思想性。
【◆答案解析◆】:略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问题:请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评价上述两则教学案例中的情境创设及教师设问。案例一在一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上,张老师执教“维护人格最重要”这堂课。在导入课堂时,她讲述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晏子个子很矮,楚王想趁机侮辱他,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城门旁一个五尺高的小门进去。晏子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楚王得知晏子的话,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进城去。——老师问学生们:晏子为什么坚持从正门进入?案例二在一次教学展示课上,有位老师要执教的是“珍爱生命”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她特地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动画,画面是这样的: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个可爱的动画人物走在热闹的马路上。突然,一辆汽车冲了出来,撞向了动画人物,动画人物飞了出去,并伴随着一声重物落地的声音。这时,老师问学生:谈一谈你对生命的感悟?
【◆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思维,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情景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形式要与内容相统一,情境中的问题提出要与情景相和谐,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做到有的放矢。 案例一中的教学情景能立刻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代入晏子的身份,思考自己面临类似情景时的应对方法,联想到生活实际中的类似事件,而感悟到维护人格的重要性,很好地实现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案例一的设计是成功的。案列二只重外在的教学形式,而忽略内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的凝重的情感目标不一致,问题出的笼统,且与教学情景不统一,学生思维无法激发。案列二的设计是失败的。
【◆答案解析◆】:略
(9)【◆题库问题◆】:[单选] 《长征》通过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经历的事件,真实体现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表明()。①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④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民族精神要继承并发展,不能批判。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具有的内涵也不相同。①④说法错误。
(10)【◆题库问题◆】:[单选] 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那么对其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固定关系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固定关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