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脓止痛膏功效与作用

  • A+
所属分类:施工员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 排脓止痛膏功效作用

【◆参考答案◆】:一切痈疽发背,溃后日夜疼痛。

【◆答案解析◆】:排脓止痛膏【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组成】油500克当归45克白芷30克桂心23克芎藭30克藁本30克细辛23克密陀僧30克(细研)黄丹90克麝香7.5克(细研)鹿角胶45克蜡23克朱砂30克(细研)盐花30克腻粉23克乳香23克【用法】先取油,安铛内,炼沸;当归等六味细锉,下入油中,煎白芷至赤焦色,绵滤去滓,净拭铛中油,都安于铛中,依前馒火熬,下蜡及黄丹,不住手以柳木篦搅,候色黑,次下密陀僧、鹿角胶、盐花;次下腻粉;次下乳香;次下朱砂、麝香等。慢火熬搅,候药黑、光,即滴入水内,如硬软得所,药成,入钞锣中待凝冷,即于净地上安一宿,以物盖,出火毒。每次用故帛摊贴,日换二次。【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溃后日夜疼痛。

(2)【◆题库问题◆】:[问答题] 肉豆蔻丸3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脾胃俱虚,寒湿气胜,心腹绞痛,胁肋牵痛,手足厥冷,脘痞呕吐,不思饮食,怠惰嗜卧,滑泄频数,米谷完出,久痢肠滑,或变脓血,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答案解析◆】:肉豆蔻丸3【来源】《鸡峰普济方)卷十二。【组成】肉豆蔻赤石脂钟乳粉石斛干姜附子椒当归茯苓龙骨人参各30克诃子皮桂各60克【用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主治】脾胃俱虚,寒湿气胜,心腹绞痛,胁肋牵痛,手足厥冷,脘痞呕吐,不思饮食,怠惰嗜卧,滑泄频数,米谷完出,久痢肠滑,或变脓血,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3)【◆题库问题◆】:[问答题] 导赤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心移热于小肠,小便短涩不畅,尿时刺痛,舌红脉数。现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肥大型前列腺炎等属湿热内蕴者。清心凉血,利水通淋。

【◆答案解析◆】:导赤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异名】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组成】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用法】上药同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竹叶,同煎至80毫升,食后温服。【功用】清心凉血,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心移热于小肠,小便短涩不畅,尿时刺痛,舌红脉数。现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肥大型前列腺炎等属湿热内蕴者。【方论】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兼能养阴;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热,通淋止痛。诸药相合,既能清热凉血,而又利水通淋。由于利水与益阴并重,所以利水而不伤阴。

(4)【◆题库问题◆】:[问答题] 清心丸1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热盛梦泄,怔忡恍惚,胸膈痞闷,舌干。

【◆答案解析◆】:清心丸1【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五。【组成】黄柏(去粗皮,锉)30克【用法】上一味,捣罗为末。入龙脑3克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浓煎麦门冬汤下。【主治】热盛梦泄,怔忡恍惚,胸膈痞闷,舌干。

(5)【◆题库问题◆】:[问答题] 柴葛解肌汤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答案解析◆】:柴葛解肌汤2【来源】《医学心悟》卷二。【组成】柴胡3.6克葛根4.5克赤芍3克甘草1.5克黄芩4.5克知母3克贝母3克生地黄6克丹皮4.5克【用法】水煎服。【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加减】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温肠丸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肠胃受湿,泄利频作,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脐腹筑痛,肠滑洞下。

【◆答案解析◆】:温肠丸2【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七。【组成】黄连(去须)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香)赤石脂龙骨吴茱萸(汤洗,微炒)各15克诃子(煨,去核)45克【用法】上药为细末,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主治】肠胃受湿,泄利频作,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脐腹筑痛,肠滑洞下。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三黄二香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

【◆答案解析◆】:三黄二香散【来源】《温病条辨》卷一。【组成】黄连30克黄柏30克生大黄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用法】上药研极细末。初用茶水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救。【主治】温毒外肿,敷水仙膏后,皮肤有小黄泡如黍米大者。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小麦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呕吐不止。

【◆答案解析◆】:小麦汤【来源】《外台秘要》卷六引《必效方》。【组成】小麦15克(洗)人参12克青竹茹7.5克茯苓9克厚朴12克(炙)甘草3克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利金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痰气壅肺,咳痰涩而难出,脉涩面自,气上喘促,洒浙寒热,悲愁不乐,名曰燥痰,又名气痰。

【◆答案解析◆】:利金汤【来源】《医宗必读》卷九。【组成】桔梗(炒)贝母(姜汁炒)各9克陈皮(去白)9克茯苓6克甘草1.5克枳壳(麸炒)4.5克【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取200毫升,不拘时服。【主治】痰气壅肺,咳痰涩而难出,脉涩面自,气上喘促,洒浙寒热,悲愁不乐,名曰燥痰,又名气痰。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葛花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酒醉。

【◆答案解析◆】:葛花散【来源】《肘后方》卷七。【组成】葛花小豆花各30克【用法】上药研末为散。每服2~3克。又时进葛根饮、枇杷叶饮,或先食盐1克,再饮酒亦倍。【主治】酒醉。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御药院方》卷八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