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院感知识题库
(1)【◆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女儿上幼儿园1个月了,这几天上幼儿园之前总是哭,并且哭的很厉害,感觉好像特别害怕幼儿园。老师说,女儿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早上在幼儿园哭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孩子回家之后稍有不顺心,就哭个没完,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苗苗的妈妈问老师,女儿这样实在让人伤脑筋,她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或者心理有了阴影?根据上述材料,如果你是苗苗的老师,你该怎么跟家长沟通?
【◆参考答案◆】:入园意味着孩子踏入社会,开始集体生活,这种生活不比在家里可以为所欲为,孩子在这个集体中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从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孩子对爸妈非常依恋,所以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就会显得相当无助,因此,绝大部分的新生在幼儿园都有郁闷、焦虑、紧张等情绪出现,可是他们有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的不满,唯一的方式就是哭,通过哭闹来缓解内心的分离焦虑。还有些孩子在幼儿园不哭,一回家却动不动哭鼻子、发脾气,其实,这也是一种发泄内心情绪的方式,当孩子说不出自己的不满时,就期望得到父母加倍的重视和关注。 一般来说,新生的分离焦虑情绪会持续1~2星期,由于情绪紊乱,有的孩子回家后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症状,比如胃口很好、疲惫想睡觉等,家长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饿了,哭的厉害没睡好,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在幼儿园情绪紧张,回家之后,能让自己彻底放松了,所以食欲好、睡的香。 建议: (1)一定要让孩子有发泄不安情绪的途径,和孩子多谈谈幼儿园的新鲜事。 (2)坚持送园,哪怕孩子小感冒,不要随意打乱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规律。 (3)心理越安全,分离焦虑就越弱,多与孩子肌肤接触。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述幼儿园保育活动实施的要点。
【◆参考答案◆】:保育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在实施保育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 (2)保教有机结合; (3)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 (4)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5)加强保教人员的保育意识,认真学习"保育员工作职责",明确保育工作目标; (6)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幼儿安全。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其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1)基本教育思想。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② 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 期:第一,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 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第二,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 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第三,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第四,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 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第五,语言敏感期。1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③自由的 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2)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3) 教育方法。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 环境"。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 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 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形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儿童智力发展因素的观点。
【◆参考答案◆】:(1)成熟因素。 所谓成熟,即指在遗传程序控制下,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逐渐发育成长的过程。在有的学者看来,儿童之所以随着年岁的增加而表现出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乃是这种成熟因素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认为神经系统的成熟对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为智力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机能,必然依赖于一定的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基础。因此,生理机能的成熟无疑就成为智力发展的必要因素。概括起来,成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一个因素,它为智力结构的演化提供了可能,但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还必须有一些其他因素。 (2)经验因素。 皮亚杰认为经验在人的智力发展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他非常重视经验,指出经验是知识的来源,是智力增长的重要条件,但是经验因素也是不充分的,不能决定心理及智力的发展。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种经验。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抽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但人们一般容易注意获得物理经验而不容易注意获得逻辑数理经验。因而在儿童智力培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丰富儿童的生活,提供各种自然环境材料,使儿童获得物理经验;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应该在上述活动环境中,指导孩子通过分析、综合、思索和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获得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涉及社会生活、教育、学习及语言等方面。很显然,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人的一生就处于社会生活环境中,婴儿自出生一刹那起就开始了其社会化。社会生活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明显的。 (4)平衡化因素。 生理成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儿童智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但儿童智力成长也不是这些因素简单机械相加的结果。皮亚杰提出了平衡化因素的概念,并认为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皮亚杰看来,既然成熟、经验及社会环境各自都不能完全解释发展的根本原因,那么必然存在其他因素,这个因素在原有三种因素之间起协调和调节作用,这个协调者或调节者就是平衡化。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切认知结构趋于平衡的形式之一。智力是有结构基础的,智力的提高就是智力结构的不断发展,同化与顺应是智力不断建构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个体在遇到外部刺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时,同化与顺应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旧的图式与将形成的新图式之间存在冲突,表现在人们认知方面,即是旧观念与新观念的斗争。
(5)【◆题库问题◆】:[单选] 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运动记忆约在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出现。
(6)【◆题库问题◆】:[单选]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
A.儿童之家
B.幼稚园
C.性格形成新学园
D.托儿所
A.儿童之家
B.幼稚园
C.性格形成新学园
D.托儿所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儿童之家(Children’sHouse)。她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世界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7)【◆题库问题◆】:[单选] 在目前条件下,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1:15-20是目前最为合适的师生比。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表述,()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能比较稳定性地、正确地叫爸爸表现的是幼儿的言语能力,不能说明语音意识的产生。
(9)【◆题库问题◆】:[单选] 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其核心是()。
A.社区
B.幼儿园
C.家庭
D.托儿所
A.社区
B.幼儿园
C.家庭
D.托儿所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活动类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的是()。
A.操作法
B.练习法
C.探索法
D.讨论法
A.操作法
B.练习法
C.探索法
D.讨论法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讨论法属于口语类教育活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