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施工员题库
【◆参考答案◆】:湿热腰痛,动作重滞,不能转侧。
【◆答案解析◆】:七味苍柏散【来源】《医学入门》卷七。【组成】苍术黄柏杜仲故纸川芎当归白术各3克【用法】水煎服。【主治】湿热腰痛,动作重滞,不能转侧。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神仙活命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白喉。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咽部焮红,喉间白腐满布,不易拭去,声音嘶哑,呼吸气粗,口中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数大。泻火解毒,清热养阴。
【◆答案解析◆】:神仙活命汤【来源】《白喉治法抉微》。【组成】龙胆草6克元参24克马兜铃9克板蓝根9克生石膏15克白芍9克川黄柏4.5克生甘草3克大生地30克瓜蒌9克生栀子6克【用法】水煎服。重者每日二剂。【功用】泻火解毒,清热养阴。【主治】白喉。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咽部焮红,喉间白腐满布,不易拭去,声音嘶哑,呼吸气粗,口中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数大。【加减】舌有芒刺,谵语神昏者,加犀角(镑)6克,大便闭塞,胸下满闷者,加川朴6克、枳实6克;便闭甚者,再加莱服子6克,生大黄6克;小便短赤者,加知母9克,泽泻6克,车前子9克。【方论】本方治证属肺胃积热化火,复感时邪疫毒,上蒸咽部所致。方中石膏清肺胃伏火;龙胆草除时气温热,板蓝根治天行热毒,三药合用为君;栀子、黄柏泻火解毒,导热下行为臣;疫毒蕴蒸,必损阴劫液,苦寒之品,亦每易化燥伤阴,故又重用生地、元参合白芍养阴清热,增液壮水为佐;又以马兜铃、瓜蒌化痰散结利咽,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合而用之,共奏泻火解毒,清热养阴之功。
(3)【◆题库问题◆】:[问答题] 加减何首乌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紫白癜风,筋骨疼痛,四肢少力,眼断白人,鼻梁崩塌,皮肤疮疥及手足皲裂,睡卧不稳,步履艰辛。
【◆答案解析◆】:加减何首乌散【来源】《卫生宝鉴》卷九。【组成】何首乌蔓荆子石菖蒲荆芥穗甘菊花枸杞子威灵仙苦参各15克【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蜜茶调下,不拘时。【主治】紫白癜风,筋骨疼痛,四肢少力,眼断白人,鼻梁崩塌,皮肤疮疥及手足皲裂,睡卧不稳,步履艰辛。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藻药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气瘿。
【◆答案解析◆】:藻药散【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组成】海藻(酒洗)30克黄药子60克【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用2克,置于掌中,以舌时时舐,以津咽下或水调慢咽.待肿消去三分之二即停药。【主治】气瘿。【禁忌】服药期间,忌食厚味;戒酒、色。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硫黄丸4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偏头痛,中暑。
【◆答案解析◆】:硫黄丸4【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异名】如神丸(《普济方》卷四十四)。【组成】硫黄30克消石30克【用法】上药同研,人铫子内熔化,候冷取出,更入石膏末30克,又同研令细,用软粳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温水送服5丸,频服之。【主治】偏头痛,中暑。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四十四补。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蛤蚧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咳嗽,咯吐脓血。
【◆答案解析◆】:蛤蚧汤【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组成】蛤蚧(酒浸,酥炙)知母(焙)贝母(炮)鹿角胶(炙令燥)甘草(炙,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人参葛根(锉)桑根白皮(炙,锉)枇杷叶(去毛,炙)各30克【用法】上十味,粗捣筛。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主治】咳嗽,咯吐脓血。
(7)【◆题库问题◆】:[问答题] 渗湿汤5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湿伤脾胃,下部虚肿,大便泄泻,小便不利。
【◆答案解析◆】:渗湿汤5【来源】《丹台玉案》卷二。【组成】丁香苍术白术姜黄茯苓甘草陈皮各等分【用法】上药加大枣2枚,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服。【主治】湿伤脾胃,下部虚肿,大便泄泻,小便不利。
(8)【◆题库问题◆】:[问答题]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答案解析◆】: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组成】桂枝生姜各9克甘草6克皂荚1挺大枣12枚【用法】上五味,哎咀。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主治】肺痈,吐涎沫,初起有表邪者。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五淋散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答案解析◆】:五淋散2【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组成】赤茯苓180克当归(去芦)甘草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杏仁萝卜子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气壅痰盛,咳嗽气喘。宣肺降气,化痰止嗽。
【◆答案解析◆】:杏仁萝卜子丸【来源】《丹溪心法》卷二。【组成】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15克【用法】上为末,粥丸服。【功用】宣肺降气,化痰止嗽。【主治】气壅痰盛,咳嗽气喘。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景岳全书》卷五十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