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综合计量工考试题库
(1)【◆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关于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
B.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C.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D.以业务动因为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A.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
B.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C.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D.以业务动因为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参考答案◆】:A, B, D
【◆答案解析◆】: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所以选项C不正确。
(2)【◆题库问题◆】:[单选]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作业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B.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
C.成本分配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
D.成本分配使用相同的成本动因
A.作业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B.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
C.成本分配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
D.成本分配使用相同的成本动因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作业成本法主要特点包括:(1)作业计算分为两个阶段;(2)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3)成本分配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计算分析题: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甲产品的工时定额5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的工时定额10小时,第二道工序的工时定额30小时,第三道工序的工时定额10小时。期初在产品数量为零,本期完工产品数量500件,期末在产品数量2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在产品10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20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80件。本期为生产甲产品发生原材料费用56000元,直接人工费用50320元,制造费用47360元。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要求:(1)计算分配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时,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和在产品约当总产量;(2)计算甲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总成本(先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
【◆参考答案◆】:(1)计算分配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时,在产品完工程度和在产品约当产量:①第一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10×50%)/(10+30+10)×100%=10%②第二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10+30×50%)/(10+30+10)×100%=50%③第三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10+30+10×50%)/(10+30+10)×100%=90%④在产品约当总产量=100×10%+20×50%+80×90%=92(件)(2)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在产品总成本:①完工产品总成本=56000/(500+200)×500+50320/(500+92)×500+47360/(500+92)×500=122500(元)②在产品总成本=56000+50320+47360-122500=31180(元)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的约当产量法。该题型需要先计算在产品完工程度,进而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再根据约当产量分配成本费用。涉及多个工序时,需要分别计算各个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某工序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的累计定额工时+本工序定额工时×本工序完工程度)/产品定额工时,在题目没有交待完工程度的具体数据的情况下,某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工时完工程度默认为50%。注意,在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情况下,各工序在产品原材料完工程度都是100%,在产品原材料约当产量=各工序在产品数量之和。
(4)【◆题库问题◆】:[单选] 按产出方式的不同,企业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其中,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作业是()。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生产维持级作业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生产维持级作业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单位级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因此,A正确;批次级作业(即与产品的批次数量相关的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品的批次数的变动而变动的;产品级作业是与产品品种相关的作业;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为维持企业的生产条件而产生的作业,它们有益于整个企业,而不是具体产品。
(5)【◆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关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当企业经常对外销售半成品时,可以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B.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成品及其经过的各生产步骤中的成本份额
C.不能为各个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D.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要在各步骤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A.当企业经常对外销售半成品时,可以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B.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成品及其经过的各生产步骤中的成本份额
C.不能为各个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D.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要在各步骤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参考答案◆】:A, D
【◆答案解析◆】: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因此,选项A的说法不正确;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也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但这里的完工产品是指企业最后完工的产成品,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成的产品,因此,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6)【◆题库问题◆】:[单选]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除了原材料费用以外,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的成本分配方法是()。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B.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C.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D.约当产量法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B.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C.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D.约当产量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时,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原材料的费用,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情况。
(7)【◆题库问题◆】:[单选]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该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成本所占比重很小,而且与间接成本之间缺少明显的因果关系。该公司适宜采纳的成本核算制度是()。
A.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B.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C.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D.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A.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B.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C.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D.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可以更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尤其是在新兴的高科技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部分,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作为成本分配的基础。
(8)【◆题库问题◆】:[多选] 在变动成本法下,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项目有()。
A.产品的计件工资
B.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C.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亡资
D.按年限平均法计算的生产车间设备折旧费
A.产品的计件工资
B.产品的原材料费用
C.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亡资
D.按年限平均法计算的生产车间设备折旧费
【◆参考答案◆】:A, B
【◆答案解析◆】:变动成本计算制度,是只将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成本列为期间费用的成本计算制度。选项C.D属于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9)【◆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关于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
B.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C.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D.以业务动因为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A.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
B.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
C.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D.以业务动因为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参考答案◆】:A, B, D
【◆答案解析◆】:以持续动因为分配基础,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所以选项C不正确。
(10)【◆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关于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缺乏同质性
B.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
C.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
D.间接成本的分配以产量为基础
A.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缺乏同质性
B.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
C.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
D.间接成本的分配以产量为基础
【◆参考答案◆】:A, C, D
【◆答案解析◆】: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即被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所以,选项B的说法正确,选项A.D的说法错误。选项C的说法是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