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参考答案◆】:三大灾劫分别是疾疫劫、刀兵劫、饥馑劫。疾疫劫:乃至世间所有众生的疾病,还没有疗愈之前,我愿意化作药物、变成医生,并且作病人的看护者!刀兵劫:愿诸资生物品自然地化现于诸有情前,人类生活无任何忧虑,以此而嗔心熄灭,停止任何刀兵之难!饥馑劫:期盼从天上像下雨般普降饮食,解除饥渴的灾难,在那灾荒劫中,愿自己化成众生充饥之食物!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切智忍
【◆参考答案◆】:六忍之一。菩萨於妙觉位时,在断了一品无明之後,便证得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时其心便安住於理上,永不再动摇,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於理上永不再动摇的意思。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宗
【◆参考答案◆】:律宗、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禅宗。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暇满
【◆参考答案◆】:没有生于八无暇处而有空闲修持正法,叫做"暇"。具足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叫做"满"。
(5)【◆题库问题◆】:[问答题] 本论前面说“经说布施时,可舍微细戒”,此处又说“百年布施不如一日持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点也不矛盾,前面说"可舍微细戒",是针对修学布施者的层次而说,其实也是观待于义利大小而言。因为大乘菩萨行善法的大小标准,是依利益他人大小而分,对众生利益大的行为是大善,利益小的是小善。如果布施对众生利益较大时,对支分微细戒律是可以开许的。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
【◆参考答案◆】: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7)【◆题库问题◆】:[单选] 经本应如何放置?()
A.置于高处、净处、正处
B.不与秽物同放在一起
C.放在众书之上
D.以上皆是。
A.置于高处、净处、正处
B.不与秽物同放在一起
C.放在众书之上
D.以上皆是。
【◆参考答案◆】:D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学者考证,《现观庄严论》非弥勒菩萨所著。这一看法对吗?
【◆参考答案◆】:首先,要了解清楚这"考证者"是什么时代的人?是教内学人,还是教外世俗学人?其次,要搞清楚他否定此论非弥勒所著的根据是什么?不能只凭某些人的所谓"考证",就对经论产生怀疑。作为俗人的弥勒存在不存在与此论无关,因为真般若并非世人的悟境。作为获得法身智慧体,佛、菩萨类的弥勒的存在就和文殊、观音、地藏、虚空藏等大菩萨的存在一样,要否定就得全盘否定大乘佛教。在藏传佛教中对作《现观庄严论》等弥勒五论的弥勒从未当作肉身人,而是当作和文殊、观音同类的慧身佛、菩萨看待的。除了肉身释迦牟尼,不承认报身、化身的佛陀和菩萨,是小乘教前期论师普遍的弊病,现在有些人仍以小乘小智人的眼光和顺世外道的立场怀疑诽谤大乘教和密法,这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在汉传佛教中过去没有《现观庄严论》和圣解脱军、解脱军、狮子贤等印度《现观庄严论》诸论师的《疏解》的译文,故有人以未见汉译本为理由,说《现观庄严论》非弥勒所作,这是站不住脚的。藏文翻译的《现观庄严论》疏解,共有二十一种。在狮子贤、仙岱瓦、阿鬘格若等印度论师的疏论中均提到《现观庄严论》为弥勒菩萨所作。《现观庄严论》是浩若烟海的《般若波罗蜜多经》内容高度概括和系统化的唯一的权威经典著作,其中说到的大部分现证境界均非凡夫俗子所能达到,以此证明,这部解经论著非凡人所作。
(9)【◆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乞丐时,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怎样对待才不犯学处?
【◆参考答案◆】:应该相应地给一点,否则,作为发了菩提心或受过菩萨戒的人,不给是犯菩萨戒的。如《菩萨戒二十颂》云:"于彼有苦无怙者,悭吝财法不施与。""于求财者不给施。"这些教证都说了对乞丐不布施是犯菩萨戒。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闻、思、修?你平时具有哪些?今后打算怎么做?
【◆参考答案◆】:一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是杂烦恼如毒器之过。第一种过失(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第二种过失(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第三种过失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时,如果动机不良,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治愈疾病等过患;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妄念,佛法不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碗中注入甘露一样,障碍修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