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考古学题库
(1)【◆题库问题◆】:[多选] 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
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数额较大的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A.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
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数额较大的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参考答案◆】:A, B, C
(2)【◆题库问题◆】:[判断题] 某国有保险公司理赔人丁某指使他人故意虚报保险事故,由自己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20万元。丁某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3)【◆题库问题◆】:[单选] 甲某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在某网站上发布广告,并以数名网友的身份在网上鼓吹用了其产品效果如何好,极力夸大其产品效能,使很多人信以为真,因此争相购买,几天就销售了10多万元的产品。顾客买回后方知上当受骗。甲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虚假广告罪
C.非法经营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诈骗罪
B.虚假广告罪
C.非法经营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参考答案◆】:B
(4)【◆题库问题◆】:[单选] 假冒注册商标,除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外,还应具备什么条件,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A.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
B.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C.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
D.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A.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
B.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C.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
D.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A.依法配臵民用枪支的人员
B.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单位
D.依法配臵公务枪支的单位或个人
A.依法配臵民用枪支的人员
B.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单位
D.依法配臵公务枪支的单位或个人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侵占罪说法错误的是()
A.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B.客观行为是将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拒不退还、拒不交出
C.犯罪对象是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D.告诉才处理
A.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B.客观行为是将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拒不退还、拒不交出
C.犯罪对象是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D.告诉才处理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判断题]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8)【◆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张某在香港伪造了大量人民币,准备偷运至深圳出售牟利。运载假币的渔船刚一到岸,即被缉私人员发现。张某即带领多人用砍刀将海关人员砍成重伤,并迅速携带假币300万元在走私团伙的掩护下逃到东莞市。李某见销售假币有利可图,便从田某处借了3万元人民币,从张某处购买了面值为50万元的假币。但是,由于后来司法机关打击假币犯罪的活动持续开展,李某购买的假币一时不能售出,所以无法归还田某的欠款。田某多次追讨没有效果,便提议由李某用假币40万元偿还债务。李某权衡再三,只好同意。半年之后,某私营企业会计肖某知道李某手上还有10万元假币,就挪用公款1万元购买了这批120假币。然后,肖某又使用这些假币去购买毒品并贩卖,获取非法利益12万元。在与贩毒分子的交易完成后,肖安排其好朋友刘某从贩毒分子黄某手中领取贩卖毒品而非法获得的12万元。刘某为完成揽储任务,经肖某同意后,将此笔款项悉数存入自己所工作的储蓄所。(共10分)
【◆参考答案◆】:张某伪造货币并出售的行为构成伪造货币罪、走私假币罪;其出售行为不另定罪。
(9)【◆题库问题◆】:[多选]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处罚。
A.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B.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C.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D.明知或者应知是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
A.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B.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C.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D.明知或者应知是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
【◆参考答案◆】:A, B, C, 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2010年3月2日,甲商场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合同规定:甲向乙购彩电20台,每台2000元,总货款40000元。甲须预付20%货款,乙收到预付款后3日内发货,甲收货后3个月内付清余款。3月5日,甲依约预付了8000元,3月7日,乙向甲发出20台彩电。3-4月,甲先后销售彩电4台,顾客反映彩电质量不好,纷纷要求退货。5月1日,甲通知乙称彩电质量不合格,要求退货,乙不同意。6月7日,乙向甲要求付款,甲仍以彩电质量不合格为由191要求退货,乙提出可以少付20%货款,但甲坚持退货,此后双方多次协商未果。8月1日,乙向M市N县公安局报案,称甲诈骗。8月3日,N县公安局决定立案侦查。8月4日,N县公安局对甲商场总经理王某刑事拘留,并通知甲商场还清货款。甲商场和王某均不服,向M市公安局控告。M市公安局经调查后书面通知N县公安局撤销案件并立即释放王某,N县公安局不同意,拒不执行。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参考答案◆】:N县公安局对本案立案侦查不合法,因为本案属于合同纠纷,不构成诈骗,公安机关无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