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计划生育(医学高级)题库
【◆参考答案◆】:仲景云:"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此"手足厥",是寒气闭阻于胃,中阳被遏,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所致,属实证,与阳微阴盛之四逆汤证的手足厥冷有本质区别,程度较四逆汤证要轻,仅表现为轻度的寒冷感,治疗可用橘皮汤通阳和胃。方中橘皮理气和胃,生姜散寒止呕,寒去阳通,则手足厥冷自愈。
(2)【◆题库问题◆】:[填空题] 淋之主病,(),(),()。
【◆参考答案◆】: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据原文“寸口脉动而弱”分析惊与悸的病因、病机及二者间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金匮》指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在寸口诊得如豆形转动状的脉,为动脉,主惊证;诊得细软无力的脉象,为弱脉,主悸证。惊证是因外界刺激,卒受惊恐而成,惊恐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气血逆乱,其人精神不定,卧起不安,出现动摇不宁,如豆粒转动之状脉象,故曰"动即为惊"。悸证为自身气血虚少,血不养心,心失所养,脉气鼓动无力,故见软弱而无力的脉象,时时自觉心中跳动,故曰"弱则为悸"。惊与悸虽然在病因方面有外来与内生的不同,但二者在病变上又是相互影晌,互为因果。例如惊久可以致悸,悸亦常可致惊,在一定情况下,惊与悸可同时出现,所以临床上常将惊、悸并称。若寸口脉动、弱并见,为气血不足之人,又逢惊恐之象,症见精神惶恐,坐卧不安,心中悸动不宁,不能自主,即为惊悸。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气利
【◆参考答案◆】:指下利滑脱,大便随矢气而排出。由中气下陷,气虚不固所致。
(5)【◆题库问题◆】:[填空题]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温里宜(),攻表宜桂枝汤。
【◆参考答案◆】:先温其里;乃攻其表;四逆汤
(6)【◆题库问题◆】:[单选] 呕而脉弱,小便自利,四肢厥冷,身有微热者,治以()
A.橘皮竹茹汤
B.四逆汤
C.通脉四逆汤
D.橘皮汤
E.理中汤
A.橘皮竹茹汤
B.四逆汤
C.通脉四逆汤
D.橘皮汤
E.理中汤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肾着的病因病机、主症、治法、方药是什么?
【◆参考答案◆】:肾着多由于感受寒湿,着于腰部,阳气痹阻所致;以腰冷、腰痛、腰重为主症;治以甘姜苓术汤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漏下
【◆参考答案◆】:妇女不在行经时间,阴道流血,量不多,而淋漓不止,时断时续,称为漏下或经漏。
(9)【◆题库问题◆】:[单选] “谷疸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治用()
A.大黄硝石汤
B.茵陈五苓散
C.栀子大黄汤
D.茵陈蒿汤
E.硝石矾石散
A.大黄硝石汤
B.茵陈五苓散
C.栀子大黄汤
D.茵陈蒿汤
E.硝石矾石散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阳黄三方证应如何鉴别?
【◆参考答案◆】:临床上对于黄疸病除首先区别阴黄、阳黄外,还需进一步在湿热发黄(阳黄)的范畴内分别湿胜、热胜或湿热俱盛。湿胜特点是舌苔白腻,以倦怠少食,恶心呕吐为主证,治用茵陈五苓散,利湿清热;热胜特点为舌苔黄燥,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腹满自汗为主证,治用大黄硝石汤清热泄实;湿热俱盛的特点是舌苔黄腻,以小便短赤,心胸烦闷为主证,治用茵陈蒿汤清泄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