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

  • A+
所属分类:教师类
(1)【◆题库问题◆】:[单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联系、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

(2)【◆题库问题◆】:[单选] 在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处理好的关系是()。
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B.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D.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关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三个基本的要素之间形成了教育中三对基本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教育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3)【◆题库问题◆】:[单选]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姓名权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隐私权与生俱来, 是一种典型的私权,学生同样依法享有维护自身的合法隐私权,不能因为学生缺乏某种权利意识,成人就有剥夺学生此项权利的理由。题干所述是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保护。

(4)【◆题库问题◆】:[单选]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体现了多媒体课件设计的()。
A.客观性原则
B.时代性原则
C.教学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多媒体课件制作要顾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教学课件应当以教学内容为重点,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来辅助教学。这体现了教学性原则。

(5)【◆题库问题◆】:[单选] 教育调查研究选取的对象必须()。
A.不可控制
B.不同性质
C.有典型代表意义
D.最大数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抽样原则:1.随机抽样原则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关键,因此应保证群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均等的被抽中机会。2.样本量适宜原则。3.调查对象变异小的原则。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当如何开展对李某的教育工作。(9分)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参考答案◆】:(1)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李某祖父和父亲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案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学生李某进行家访、邀请李某家长到学校与老师沟通交流、邀请李某父母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会等方式来转变李某父母的教育观念,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最终促进李某的发展。(2)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坚持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与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注意发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教师要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案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李某喜欢运动、擅长打篮球的特点,注意发挥李某在运动方面的优势,引导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同时通过陶冶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统一校内外多种教育力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改正不足,最终得到发展。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相关知识。

(7)【◆题库问题◆】:[多选]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A.效果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直接强化

【◆参考答案◆】:B C D

【◆答案解析◆】: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外部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观察者对强化的期望影响了他注意榜样行为,激励他编码并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8)【◆题库问题◆】:[多选] 学生本质属性的内涵包括()。
A.学生具有思想与情感
B.学生具有与成人相同的身心特点
C.学生有获得教育与关爱的需要
D.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A C D

【◆答案解析◆】: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二是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三是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即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9)【◆题库问题◆】:[单选] 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因此,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10)【◆题库问题◆】:[单选] 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