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IT认证
(1)【◆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B.葵花子、西瓜子和小核桃等炒货,都是小孩子们深受欢迎的食品
C.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D.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A.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B.葵花子、西瓜子和小核桃等炒货,都是小孩子们深受欢迎的食品
C.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D.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项中存在成分颠倒的错误,应该是“深受小孩子们欢迎的食品“;C项中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错误,用身体掩护“工友”,而不是“工友的安全”;D项介词错误,应该把“对……管理上”的“对”改成“在”。故正确答案为A。
(2)【◆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____。我们可以从诸多文字现象中,如汉字的造字、构词,汉字词义的形成和____中找寻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 变革
B.提升 演进
C.弘扬 变迁
D.推进 演变
A.推动 变革
B.提升 演进
C.弘扬 变迁
D.推进 演变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空考查词语辨析。根据前文“过去文化靠着它来流传”及“也”可知,此处是想表达文化也要依靠语言文字来发展,这里“提升文化”搭配不当,“弘扬文化”可搭配,但“弘扬”意为大力宣传、发扬,置于此处语义过重,故排除B.C两项。第二空考查词语搭配。填入的词语与前文的“词义”搭配,“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用于形容社会制度等宏观事物,与“词义”搭配不当,故排除A项。“演变”指变化发展,“词义演变”搭配恰当。故正确答案为D。【出处】光明日报:每个汉字背后都是一部历史——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解说专家郦波
(3)【◆题库问题◆】:[单选] 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都用方形柱子将房子架空来防止潮湿及蚊虫骚扰,之所以用方形柱子而不是圆形柱子,是为了防止蛇攀爬进入竹楼。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上述陈述的假设:
A.傣族人喜欢把东西做成方形的
B.蛇喜欢攀爬圆形的柱子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蛇
D.蛇不能缠绕方形的柱子爬行
A.傣族人喜欢把东西做成方形的
B.蛇喜欢攀爬圆形的柱子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蛇
D.蛇不能缠绕方形的柱子爬行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加强题型。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论点: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都用方形柱子将房子架空来防止潮湿及蚊虫骚扰;论据:用方形柱子而不是圆形柱子,是为了防止蛇攀爬进入竹楼。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D项加强论点,如果蛇能够缠绕方形的柱子爬行,那么用方形柱子也无法防止蛇攀爬进入竹楼,因此要使论点成立,必须以蛇不能缠绕方形的柱子爬行为前提。A项傣族人喜欢把东西做成什么形状,跟方形柱子是否能起到防止蛇爬入竹楼无关;B项蛇喜欢爬圆形柱子和C项蛇很多,都无法说明方形柱子是否能防止蛇攀爬。A.B.C都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4)【◆题库问题◆】:[单选] 环形跑道长400米,老张、小王、小刘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围绕跑道分别慢走、跑步和骑自行车。已知三人的速度分别是1米/秒、3米/秒和6米/秒,问小王第3次超越老张时,小刘已经超越了小王多少次?
A.3
B.4
C.5
D.6
A.3
B.4
C.5
D.6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碘可能会患“大脖子病”
B.吃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C.甲醛可以用作药品的防腐剂
D.回收废电池可减少重金属污染
A.缺碘可能会患“大脖子病”
B.吃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C.甲醛可以用作药品的防腐剂
D.回收废电池可减少重金属污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甲醛可用作生物防腐剂,但是因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易引发过敏等症状,是不能用作药品防腐剂的。C项当选。
(6)【◆题库问题◆】:[单选] 南阳中学有语文教师8名、数学教师7名、英语教师5名和体育教师2名。现要从以上四科教师中各选出1名教师去参加培训,问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法:
A.96种
B.124种
C.382种
D.560种
A.96种
B.124种
C.382种
D.560种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乘法原理,有种选法。故正确答案为D。
(7)【◆题库问题◆】:[单选] 1.火星作为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离地球距离较近2.火星有稀薄的大气层,也有四季分明,科研价值很大3.火星跟其他星球相比,跟地球的相似程度非常高4.且被很多人认为是人类进行星际移民的首选之地5.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太空探测越来越向深空发展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1 3 2 4 5
B.5 1 3 2 4
C.1 4 3 2 5
D.5 1 4 3 2
A.1 3 2 4 5
B.5 1 3 2 4
C.1 4 3 2 5
D.5 1 4 3 2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从选项中判断首句。对比1、5两句可知,5句以“随着”为标志,是非常典型的背景铺垫,且中心概念为“太空探测”这一大概念,而1句中的“火星”为小概念,相较之下,5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C。继续观察捆绑集团。4句以“且”为开头,表并列。“星际移民”与2句中“科研价值”可并列作为火星的重要价值。故可捆绑。故正确答案为B。
(8)【◆题库问题◆】:[单选] 2014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最接近:根据以下资枓,回答下列题。2015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03155.5亿元,同比下降6%。其中,中央企业收入63191.3亿元,同比下降7%。地方国有企业收入39964.2亿元,同比下降4.2%。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100345.5亿元,同比下降5.1%,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2.9%、増长2.3%和增长7.3%。其中,中央企业成本60216.5亿元,同比下降6.4%;地方国有企业成本40129亿元,同比下降3.1%。1-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997.3亿元,同比下降8%。国有企业应交税金9383亿元,同比增长0.13%。3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54875.4亿元,同比增长12%;负债总额685766.3亿元,同比增长11.9%;所有者权益合计369109.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554658.3亿元,同比增长10.5%;负债总额363304亿元,同比增长10.4%;所有者权益为191354.4亿元,同比増长10.7%。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00217.1亿元,同比增长13.8%;负债总额322462.3亿元,同比増长13.7%;所有者权益为177754.7亿元,同比增长13.9%。
A.10.5万亿元
B.11万亿元
C.11.5万亿元
D.12万亿元
A.10.5万亿元
B.11万亿元
C.11.5万亿元
D.12万亿元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2014年1~3月”,可以判断本题为基期计算问题。参看第一段材料,2015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03155.5亿元,同比下降6%。代入基期公式:=110000亿元=11万亿元。故正确答案为B。
(9)【◆题库问题◆】:[单选] 近日,火星车在加勒陨坑拍摄的图像发现,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暗示着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块,具有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
B.化学物质分析显示,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
C.这些火星远古土壤样本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温暖潮湿的,那时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
D.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
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块,具有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
B.化学物质分析显示,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
C.这些火星远古土壤样本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温暖潮湿的,那时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
D.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论据: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上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地球沙漠土壤与火星土壤不同,是对论据的削弱,所以排除;B项:经化学分析后,陨坑内土壤与地球上土壤的风化过程相似,与论据表意相同,是对论据的加强;C项:火星远古土壤样本情况仅表明火星早期的环境比现在宜居,与有没有生命无关,所以排除;D项:磷在土壤裂纹剖面上有损耗,说明有微生物存在,本项解释了为什么看到土壤裂纹剖面就说明可能有生命,属于搭桥加强。B.D两项都能加强,但是D项加强力度强于B项。
(10)【◆题库问题◆】:[单选] “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太用力,太急切地想说明道理,反而少了从容淡定。它反映出“力争”者的不够自信,也表明他对听众辨别事理能力的低估。以下与作者表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有理不在声高
B.公道自在人心
C.此时无声胜有声
D.针尖不必对麦芒
A.有理不在声高
B.公道自在人心
C.此时无声胜有声
D.针尖不必对麦芒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首句提出观点“据理力争”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缺少从容淡定。后文为解释说明部分,文段首句为中心句,结合选项可知A项的观点最相近,所以A项正确。B项“公道自在人心”指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不是作者想强调的观点;C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指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用),文段并不是“无声”,而是声音大小;D项“针尖不必对麦芒”比喻双方不必针锋相对。不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