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参考答案◆】:鲁迅主要从三个方面运用了讽刺技巧:第一,情境讽刺。所谓情境讽刺,主要是通过具体情境中人物的举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形成的讽刺。在鲁迅小说中,这种讽刺有时构成喜剧效果,有时则构成悲剧效果,而且充满了深层的理性内容。前者最杰出的例子是《孔乙己》,"孔乙己是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的情境描述,就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后者的典型的例子是《药》。作者将明、暗两条线索交叉起来写:夏俞为寻找救国救民的药而牺牲了,华老栓为儿子寻找医治痨病的药,药找到了却没治好儿子的病,儿子也死了。所以,当小说的最后两个母亲在坟场上碰在一起时,此情此景所构成的讽刺,不仅突出了两个母亲的悲剧,也分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理性评判,将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第二,描述性的讽刺。在描述性讽刺中,鲁迅小说的理性内容更为深厚。例如,《狂人日记》,它的讽刺就不是一般的讽刺,而是在描述中采用了系统的象征讽刺。还有《头发的故事》,虽然在讽刺的性质上与《狂人日记》相比甚远,但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即以反语来表现一个持续的观点。这是一种讽刺技巧,先抓住一点,再按照古怪的逻辑把它扩展为一个荒诞的论点,这和鲁迅有时在杂文中应用的方法很相近。这篇小说也大量使用反语,比直接的叙述远为有力。这里写的有些是鲁迅自己的经历,有些观点是他当时正向学生们极力灌输的,但整个论点经过适当的夸张,从一个脾气乖张的人嘴里说出来,就成为了反语。小说那个听说话的人纯粹是为了描绘说话人的样子。第三,性格讽刺。说到性格讽刺,当首推《肥皂》与《高老夫子》两篇小说。它们都通过人物外表的道貌岸然和内心的男盗女娼,撕下人物虚伪的面皮,显示出人物的本相,从而构成尖锐的讽刺。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内容多描写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和心理,艺术上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和节奏的快速,形式技巧的翻新。具有上述特色的小说流派是()。
【◆参考答案◆】:新感觉派
(3)【◆题库问题◆】:[填空题] 以战斗的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的诗派是()。
【◆参考答案◆】:七月诗派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析高觉慧形象。
【◆参考答案◆】:《家》中新生力量的代表,封建阶级内部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反对封建家长的专制统治,反对封建礼教和迷信。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同情下层人民。在反封建斗争中,"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
(5)【◆题库问题◆】:[单选] 以漫画化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个“领导”迷、开会迷,专事破坏群众抗日爱国运动的国民党官僚形象的小说是()。
A.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B.张天翼的《华威先生》
C.钱钟书的《围城》
D.张恨水的《五子登科》
A.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B.张天翼的《华威先生》
C.钱钟书的《围城》
D.张恨水的《五子登科》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①在结构上,小说以祥子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落笔谨严,布局妥帖,使祥子的性格在广阔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得以充分展开。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②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而心理描写又是紧紧结合人物的行动与故事情节的。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是《骆骆祥子》的一大特色。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附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车夫"门派"的引言以及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呈现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③作品的语言艺术。长短句的灵活搭配,造成铿锵悦耳的节奏感,俗白的北京土话的运用,增强了浓郁的北平民间文化气息。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风波》结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小说的结尾,与开头的环境描写一样,同样起着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六斤裹着脚,捧着那只补过十几个铜钉的破饭碗,一瘸一拐地走着,暗示出一场"风波"以后农民的贫困生活依然如故,年轻一代仍在封建习俗的压迫下,在旧生活的道路上艰难痛苦地挣扎着。这些典型环境的描写启示人们:农村正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来改变保守、停滞不前的旧貌,从而唤起人们的觉醒,有力地突出小说的主题。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名优之死》的基本戏剧冲突是什么?该剧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基本戏剧冲突:一优名优刘振声与有权有势的流氓杨大爷的冲突。该剧标志着作者话剧创作艺术技巧上趋于成熟。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赏析《明月何皎皎》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1、叙事简洁不罗嗦;2、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3、人物形象突出,并运用了其他方法塑造人物比兴、动作等;4、情感哀怨无端,催人泪下;5、风格缠绵悱恻;6、语言质朴自然。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参考答案◆】:《子夜》中的主人公、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全书一切事件和人物的连接点和矛盾冲突的中心。全书展现的种种矛盾如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同农民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之间,各军阀、各派系之间的矛盾等等,都与吴荪甫有关。全书情节结构上互相连的"三条火线":(1)公债市场上斗争;(2)以裕华丝厂为中心的上海纺织工人的斗争;(3)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对封建地主恶霸的斗争,也都把焦点集中在吴荪甫身上。作者是将吴荪甫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表现的。吴荪甫是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反映了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最终破产的历史悲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以及它在精神上的动摇、空虚、软弱的阶级特性,都在吴荪甫身上得到相当规模完整的表现。吴荪甫这个艺术典型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干,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但这种愿望的根本目的则又是个人利益;他对外来的的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过来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残酷地剥削压榨工人,他不仅同官僚买办资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资本家庭内部也结下了许多矛盾,和妻子貌和神离;他既有道貌岸然、专心于事业的一副面孔,同时又有奸污女仆、玩弄交际化的卑劣丑行„„正是在这些重重矛盾中塑造的这个典型,才真实可信,有感染力。通过这一形象使我们对整个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都有了生动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