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施工员题库
【◆参考答案◆】:小儿惊痫。祛风化痰,退热定搐。
【◆答案解析◆】:化风丹【来源】《婴童百问》卷上。【组成】胆南星羌活独活防风天麻人参(去芦)川芎荆芥粉草全蝎各等分【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芡实大。薄荷汤下。【功用】祛风化痰,退热定搐。【主治】小儿惊痫。
(2)【◆题库问题◆】:[问答题] 薤白散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久患咳嗽,肺虚成劳瘵,及吐血、咯血。
【◆答案解析◆】:薤白散【来源】《奇效良方》卷二十二。【组成】鳖甲(炙)阿胶(炒)各60克鹿角胶23克【用法】上药为散。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薤白一茎,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服。先嚼薤,次服药,一日三服。【主治】久患咳嗽,肺虚成劳瘵,及吐血、咯血。
(3)【◆题库问题◆】:[问答题] 胰子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疮毒人虚气弱,不宜汗下者。解毒托散。
【◆答案解析◆】:胰子汤【来源】《医宗说约》卷六。【组成】黄连胡黄连川芎牛膝当归各4.5克防风金银花米仁木通各3克僵蚕7条(炒,研碎)土茯苓1千克(米泔浸一二时,打碎,井水洗净,忌铁)蓖麻子7粒(去黑皮,打碎)甘草1.8克【用法】上药用陈酒、河水各1升,煎至750毫升,入前药,并胰子1个,去油净,在内同煎,空腹时服。取汗。【功用】解毒托散。【主治】疮毒人虚气弱,不宜汗下者。【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牛、狗、鸡、犬、酒、醋、茶等物。【加减】虚弱甚者,加人参。
(4)【◆题库问题◆】:[问答题] 熊胆膏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痔疮肿痛。
【◆答案解析◆】:熊胆膏2【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七。【组成】熊胆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当归散1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妊娠胎动不安。养血健脾,清热安胎。
【◆答案解析◆】:当归散1【来源】《金匮要略》卷下。【组成】当归黄芩芍药芎藭各210克白术105克【用法】上药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每日二次。【功用】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主治】妊娠胎动不安。【方论】方中当归、芍药补肝养血,合芎藭能舒气血之滞;白术健脾补气,黄芩坚阴清热。合而用之,可奏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之效。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五噎丸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温中散寒,行气开结。
【◆答案解析◆】:五噎丸【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异名】食茱萸丸(《普济方》卷二O五)。【组成】干姜蜀椒食茱萸桂心人参各37.5克细辛白术橘皮各45克茯苓附子各30克【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不知,渐加至10丸,温酒送下,日三次。【功用】温中散寒,行气开结。【主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五加皮酒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鹤膝等风。
【◆答案解析◆】:五加皮酒2【来源】《外科大成》卷二。【组成】五加皮240克当归150克牛膝120克【用法】用无灰酒适量煎,日二服。以微醉为度。【主治】鹤膝等风。
(8)【◆题库问题◆】:[问答题] 断红丸2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虚寒便下血,延久不止,面色淡暗者。
【◆答案解析◆】:断红丸2【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四。【组成】侧柏叶(炒香)川续断(酒炒)各9克鹿茸1具(酥炙)【用法】上三味,为细末。醋煮阿胶为丸。每服40~50丸,乌梅汤、人参汤、米饮汤任下。【主治】虚寒便下血,延久不止,面色淡暗者。
(9)【◆题库问题◆】:[问答题]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助阳解表。
【◆答案解析◆】:麻黄细辛附子汤【来源】《伤寒论》。【异名】附子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组成】麻黄6克(去节)细辛3克附子3克(炮)【用法】上三味,用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功用】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加味葛根芩连汤功效与作用
【◆参考答案◆】: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急性期。清热透表,芳香逐秽,调肝熄风,宣痹通络。
【◆答案解析◆】:加味葛根芩连汤【来源】《赵锡武医疗经验,。【组成】生石膏18克葛根金银花杭白芍各12克黄芩甘草各9克川黄连4.5克全蝎蜈蚣各3克【用法】用水600毫升,先煮石膏十五分钟,再人诸药,煎至120~150毫升,分三次温服。【功用】清热透表,芳香逐秽,调肝熄风,宣痹通络。【主治】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急性期。【加减】若病初起,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至宝丹或《温病条辨》的安宫牛黄丸;无汗者,加麻黄;发热,加大青叶、板蓝根、连翘;烦躁,加龙胆草、钩藤;疼痛,加天麻、芍药;通络,加地龙、僵蚕;麻痹在下肢,加牛膝、桑寄生;麻痹在上肢,加川芎、地龙、桑寄生;口眼歪斜,加细辛、辛夷、川芎、白芷;兼暑者,加藿香、滑石;呕吐,加半夏、陈皮、竹茹,后期加用加味金刚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