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习因

  • A+
所属分类:财务与会计题库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习因

【◆参考答案◆】:召感十果的十因。见十因十果条。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思所生慧

【◆参考答案◆】:反反复复思维其中意义,之后所得的智慧。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八大金刚

【◆参考答案◆】:八大金刚明王的简称,又名八大明王。见八大明王条。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如果遇到能让自己生起猛烈贪心或嗔心的对境,这时你会怎么做?这节课的公案对你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如果自心对外境的人或财物生起贪欲,或者对某外境要生起嗔怒,此时自己应猛然醒悟,力提正念对治。龙树菩萨说过"贪嗔痴所造的业为不善业",若在贪嗔等烦恼驱使下,言行肯定要触犯戒律,伤害自他。所以在贪嗔烦恼萌发之际,应果断地停下来,强行压制自己的言行,不让自己随恶劣意乐去做事说话。上师如意宝说:"如果你的贪心猛厉现前,暂时坚持克制一下;或者你的嗔心非常猛烈时,也暂时强行克服;只要你坚持一会儿,烦恼就会渐渐地减弱消失,你只要保持十分钟不动不言,然后再慢慢地去讲话、做事,这样就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发生。"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胜观

【◆参考答案◆】:真正认识了法界的本性。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顺后受业

【◆参考答案◆】:今生造业,很多世或很多劫以后才成熟果报。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戒

【◆参考答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华□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执

【◆参考答案◆】:我执(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9)【◆题库问题◆】:[单选] 有一尊菩萨手握利剑,骑狮子座上,他是()
A.观音菩萨
B.普贤菩萨
C.文殊菩萨
D.地藏菩萨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但上师如意宝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