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从汉代开始,还是从曹丕的时代开始?请谈谈你的看法。

  • A+
(1)【◆题库问题◆】:[问答题] 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从汉代开始,还是从曹丕的时代开始?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同意教材的观点。
理由是:
一、汉人把文人分为"文学之士"与"文章之士",前者是指学者(儒生),后者是指文章家,即接近于今天所说的文学家。这种传统的"文章"观念的确立,是文学独立的重要标志。
二、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汉代图书的分类上也表现得很清楚,如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等均把"诗赋"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说明文学已从学术文化中分离出来了。
三、从汉代开始,出现了以专门写作文章为主的专业文人队伍,像枚乘、司马相如、王褒等等,从《后汉书》开始,史书中已分列儒林、文苑(或称文学)两传。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论王充的文学发展史观。

【◆参考答案◆】:汉代经学"述"而不"作",复古模拟倾向严重,语言追求艰深古奥,晦涩难懂,严重脱离当时口语。王充对此十分不满,他大胆突破儒家传统,鲜明地提出了反对复古、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思想。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后世超过前代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不一定比"今"好,"今"一定比"古"大大前进。他所强调的发展进步的历史观,对后朝的葛洪、萧统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反对复古必然要提倡独创,王充最赞赏的是有独立创造性的文人。他在《超奇》中把文人分为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的鸿儒是最了不起的,在王充看来,品评作者高下,不应以读书多少作标准,而应当以是否博通能用为标准。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李渔的“立主脑”?

【◆参考答案◆】: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的主脑也。"其所谓"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戏曲是为何人而作,为何事而作。如《琵琶记》的中心人物是蔡伯喈,中心事件是重婚相府,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主脑。传奇有众多的人物和事件,但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来展开,互相关联,不能互相矛盾。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吴江守法,临川尚趣

【◆参考答案◆】:
这是王骥德在《曲律》中对吴江派和临川派戏剧理论特点的概括。吴江派主张恪守格律,"宁协律而词不工";临川派主张意趣,"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前者重在演出,后者重在文学剧本;前者重法度,后者重才情。王骥德说:"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碳。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齰舌。"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①社会历史批评家试图从所有的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内容,就可能导致一些弊端。②用现行的政治标准判定作品的政治倾向,往往因时过境迁而使某些评价显得十分荒唐。③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④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从而文学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文学不得不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奂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这首诗的作者是(),全诗充分肯定了陈子昂(谁)在诗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元好问

(7)【◆题库问题◆】:[填空题] 现象学对认识主体的意识的肯定和论证,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从()向()转移提供了理论根据。

【◆参考答案◆】:文本;读者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李清照的)词“别是—家”说

【◆参考答案◆】: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说,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李渔在戏曲题材的真实性和人物性格典型化上的主张和观点。

【◆参考答案◆】:在"审虚实"部分,李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处理问题,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和典型化的问题。他认为:"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指出了戏曲作品的虚构特征,但是他主张对古今题材的处理应有所不同:"若纪目前之事",处理当代题材,不仅情节可以虚构,而且人物也可虚构。但对于古代题材则就不同。古人的戏曲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对于古代作家来说也是当代的,因而古人可以虚构;但当代作家要写古代的题材,其处境和古人就不同。古事传至于今,已为众人所熟悉。如果再去虚构,违背了古籍的记录,观众就会不相信。李渔虽然对戏曲的虚构性特征有所认识,但对艺术创作可以打破历史的真实还是认识不够。李渔在论述戏曲的人物塑造时,指出:"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要使人物有典型性,就把此类人物所应有特征都集中到一人的身上。他说这是"先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这思想很深刻,其实已触及到了人物塑造的典型化问题。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王国维境界分类的内容。

【◆参考答案◆】:(1)境界说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核心,境界说吸取了西方新的理论,并和中国传统文论相互融合,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其理论阐述主要集中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境界的创造,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境界说的本质就是情与景、物与我的内在统一。(2)造境与写境。这是从创作方法着眼的。二者相当于理想与写实两派。(3)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前者突出主体观念性,具有强烈的感情动态,可称之为宏壮;后者是审美主体摆脱世俗生活之欲的拘束,传达出平静的感情心态,可称之为优美。(4)隔与不隔。语言尽其物象和感情就是不隔,语言描绘出的物象模糊、感情含混则是隔。(5)境界的大小与高低之分。这是针对主体表现境界所选取的物象不同,大与小不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但高与低却是。(6)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诗人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对外物的感受而成为艺术境界,常人只能感受生活真实的境况,而不能进行文学创作。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