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唐代“边塞诗派”以哪些诗人为代表?
【◆参考答案◆】:高适、岑参、王昌龄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王实甫《西厢记》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创造?
【◆参考答案◆】:其创造性突出地表现在这些方面:(1)突破元杂剧用一本四折带个楔子来表演戏剧故事的局限,而用五本二十一折来描写一个情节曲折、人物众多的戏剧故事,使形式适合内容,而不削足适履。(2)部分地突破了元杂剧旦本、末本的局限,有的不限于一人主唱,张生、红娘、莺莺都有主唱的折子,也有两人对唱或三人分唱的折子。(3)一般元杂剧在一个剧本里只塑造一两个人物,《西厢记》则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其主要人物更是精雕细刻。(4)把剧与诗高度地结合起来。
(4)【◆题库问题◆】:[填空题] 《法西斯细菌》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夏衍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闻一多《洗衣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洗衣歌》是作者有感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和阶级偏见而作的,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反抗民族压迫、等级观念的庄严誓书。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受人歧视、任人侮辱,诗人的内心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盼望自己的祖国强盛起来,我们的华侨生活在异国他乡再不用忍气吞声地过活,而要扬眉吐气地对世界上所有的人说"我们是中国人"!诗篇以情取胜,激越之情和义愤之气融合在一起,诗情和真理水乳交融,结构精巧,精心推敲,凝成动人的诗美。形式、格律工整,既有诗、骚以降的民族风骨,又融进外国诗歌和中国新诗的素质,是真正创作的新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留下前进的足迹。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方方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参考答案◆】:风景
(7)【◆题库问题◆】:[多选] “百花”时期的著名文学批评家有()。
A.秦兆阳
B.巴人
C.钱谷融
D.钟惦棐
A.秦兆阳
B.巴人
C.钱谷融
D.钟惦棐
【◆参考答案◆】:A, B, C, D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残春》独特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郭沫若的小说尝试,善于在小说的形式方面大胆突破。1922年4月创作的短篇小说《残春》,是他实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整个作品完全以梦幻的分析作为"全篇的中心点"和"全篇的结穴处",小说并不注重情节的演进,而是注重心理的描写,着重潜在意识的一种流动,人物内心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道德的冲突,原始的人性、纯真的情致都在无形的梦境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消融和升华,这篇小说本身的思想内容并非特别的深刻,但它却最早成功运用精神分析的手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基本格局,打破了读者传统的阅读心理和批评心理,为后来现代文学创作中不断出现的精神分析小说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参考答案◆】: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其次,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其性格塑造更能显示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民族资本家形象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茅盾的独特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具有特殊的历史的、美学的价值。此外,作为一个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他对小说结构的极大注意,也是他的显著特点。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他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对提高心理刻画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朝花夕拾》主要回忆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断,表达了对亲友老师的深情怀念,并且在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的广泛描写中,抒发了对封建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激之情。在艺术上显示了一种明朗朴素、刚健清新、亲切自然的风格特色。它以深情、平易和舒展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断,用逼真传神的白描手法,塑造刻画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具有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朴质、愚昧、烦琐,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的长妈妈,真实鲜明的劳动妇女形象给人印象十分深刻。文章所写的人和事,往往饱含着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炽热的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富有褒贬,在简洁的描写中是非分明,文章的格式和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回忆和感想,抒情与讽刺,议论与描写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读来引人入胜。